焦點日報:以色列武器裝備擺脫“自產自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昊天
欣欣向榮的國際軍火市場為以色列軍工部門帶來了機遇,讓以色列制造的武器裝備擺脫了“自產自銷”。英國“海軍科技”網站近日刊文稱,2023年到2028年,防空反導系統將成為以色列軍工的主打產品,固定翼飛機和戰斗車輛也將獲得大筆投資。
(相關資料圖)
數據分析和咨詢公司GlobalData指出,以色列的國防支出從2019年的193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23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5.2%。現在,以色列已成為中東第三大軍備市場,市場規模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讓軍工企業看到了收獲高額利潤的機會。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以色列制造”也在歐美各國的軍隊中收獲了口碑。
防空反導利器“返銷”美國
反導系統和導彈是以色列軍工產品中最具競爭力的“王牌”。在美國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下,以色列先后研發和裝備了“鐵穹”“大衛投石器”“箭”三套防空反導系統,組成了從近到遠的多重防御體系,并接受了實戰考驗。2023年至2028年,這一細分市場的總價值預計達到75億美元。此外,到2028年,常規對地攻擊導彈在以色列的市場價值預計將從今年的2.62億美元增長到3.32億美元,反坦克導彈將貢獻3.09億美元。
憑借性能優勢,以色列的反導系統和導彈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海外客戶的興趣。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美國向以色列采購了兩套“鐵穹”系統,希望用它們提升攔截巡航導彈的能力。美國陸軍正在亞太重鎮關島驗證“鐵穹”的可靠性。
以色列和美國正探討進一步合作,將“鐵穹”融入美軍的防空反導體系。此前,以方不同意提供該系統的源代碼,導致美軍擱置了后續采購計劃。5月30日,在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上,以色列導彈防御組織負責人摩西·帕特爾透露,美以之間有關信息共享的障礙已經得到解決,“我們克服了他們(美軍)遇到的所有問題,將向他們提供合適的方案,以便將‘鐵穹’集成到他們的體系內。”
美國陸軍正全力建設代號IBCS的新一代指揮控制系統,它可以把戰場上的傳感器和攔截彈聯網。美軍官員認為,如果某種系統不能接入IBCS,它就沒有資格成為美軍防空反導體系的組成部分。“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湯姆·卡拉科分析說,在以色列提供源代碼之前,“鐵穹”由于網絡安全原因無法整合到IBCS中。
在5月底的會議上,摩西·帕特爾還介紹了以色列反導系統的更多應用場景,如作為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及美國海軍陸戰隊防空火力的補充。“防務新聞”指出,合作研發生產“鐵穹”的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和美國雷神公司已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領域。美國陸軍傾向于選擇雷神公司的“響尾蛇”導彈作為近距離防御手段,但為了對付愈發常見的巡飛彈和無人機等小型目標,今后仍然有可能引入不同類型的武器系統,拉斐爾公司為“鐵穹”系統打造的“塔米爾”攔截彈便是其中之一。
海陸空三軍繼續推進重點項目
“海軍科技”稱,作為以色列國防市場的第二大領域,固定翼飛機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56億美元投資。其中,多用途戰機的市場價值預計將從2023年的6.7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7.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4%。
以色列從美國購買了39架F-35多用途戰機,目前已有36架交貨。以色列的F-35屬于“深度定制”版本,擁有專屬軟件和電子設備,可以兼容以色列國產武器。另據美國“防務簡報”網站消息,以色列計劃增購戰機,考慮購買F-15EX“超級鷹”而不是更多的F-35。
GlobalData的數據進一步顯示,到2028年,以色列將在軍用車輛領域投資至少18億美元,鞏固其作為市場季軍的地位。步兵戰車和戰術卡車所占份額最大,為4.9億美元。
海上力量方面,“薩爾”-6型護衛艦和“巴拉克”-8型導彈系統是最受外界關注的兩個項目。二者將帶動以色列海軍的水面作戰能力再上一個臺階。“薩爾”-6型護衛艦計劃建造4艘,其基礎設計源于德國的“布倫瑞克”級輕型護衛艦,技術細節經過重大修改,能滿足以色列海軍的特殊需求。這4艘新型戰艦能否與“巴拉克”-8中程防空導彈順利整合,是未來一段時期的看點。“巴拉克”-8由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與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合作研制,旨在提升以色列海軍保護關鍵資產免遭巡航導彈襲擊的能力。這種導彈同樣會出現在印度海軍的下一代主力艦艇上。
以色列軍工部門還在推進“加百列”反艦導彈的升級工作。最新版本的“加百列”-5型導彈搭載了主動多光譜制導系統,能在人口稠密的沿海環境下有效作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