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 正文

            復星瘦身,郭廣昌不再是中國巴菲特?

            2023-04-20 15:56:56來源:BT財經

            作 者 | Han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 | BT財經數據通

            正文共計5448字,預計閱讀時長14分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復星的債務愁云真的消散了嗎?

            近日,復星醫藥發布2022年年報,年報顯示業績穩中有進,2022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39.52億元,同比增長12.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8.73億元,同比增長18.17%。此外,4月17日,復星醫藥獲滬股通增持6.64萬股,最新持股量為4063.48萬股。

            市場有觀點認為,大幅減持復星醫藥或是復星集團乃至郭廣昌最后悔的事。

            過去一年,復星集團的債務問題一直受到外界質疑。特別是作為“巴菲特信徒”的郭廣昌,其領銜下的復星集團一度熱衷保險業,大手筆布局國內外多家保險公司,但卻一直給外界“多而不強”的印象,在2022年,復星集團保險業務凈虧損16億元,直接拖累復星集團整體盈利水平。

            在市場看來,2022年復星一直在“賣賣賣”,其接連減持或清倉了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據媒體公開報道,2022年復星的資產退出動作頗大,包括系統性處置鋼鐵板塊資產,轉讓永安保險部分股權,沽清或大幅減持青島啤酒、招金礦業、中山公用,大幅減持“親兒子”復星醫藥等。

            據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復星國際現金、銀行結余及定期存款達1005.6億元;總債務占總資本比率為53.2%,較2022年中期下降3.6個百分點;平均債務成本為4.7%。

            復星能否通過“瘦身”手段驅散債務愁云,成為市場最警惕的問題。

            1

            復星到底怎么了?

            復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常被稱為“中國巴菲特”,他白手起家的故事,在流傳中充滿著傳奇色彩。

            網上公開文章顯示,郭廣昌在復旦上學時家境緊張。但是,在那個物質遠比如今匱乏的年代,他還是用有限的預算、蹬著一輛二手自行車北上拓展視野。

            返滬南下的路上,途徑青島。在1987年夏日的一場落日余暉中,他嘗到了美妙的青島啤酒,在海邊倚礁而眠。多年以后的2017年,當郭廣昌執掌的復星集團開始投資青島啤酒( 600600.SH/00168.HK )、并加倉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于是有聲音評價贊嘆道:這就是現實版本的“用奮斗把夢想照進現實”。

            類似的故事還有1988年,郭廣昌又沿著東部海岸線一路南下,途徑經濟特區、來到剛剛建省的海南,親自感受轟轟烈烈的市場經濟浪潮,并決意投身其中。

            三十年后的2018年,由復星投資百億元打造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高端旅游地產項目正式投入運營,郭廣昌在自述《我與復星走到今天的6個“為什么”》里回憶道:“(亞特蘭蒂斯開業那天)臺上的我曾數度哽咽……我想,三十年前的種子從扎根到萌芽……我也已期待了太久。”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復星成為了一家資產橫跨中國和海外的大型集團,劃分出快樂(含旅游文化等)、智造(含礦業、制造等)、富足(含保險、資管等)、健康(含醫藥等)四大業務板塊,劍指中國乃至全球一流

            據《界面》2015年統計,僅在二級公開市場,復星系參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涉及總市值高達8500億元、直接控制市值1800億元左右,而“潛藏在水面下的未上市公司資產”還有更多。

            但復星的一路高歌在2022年畫風突變。

            據《界面》等多家媒體報道,2022年,穆迪兩度下調了復星的信用評級,并對其流動性表示擔憂。盡管另一大評級機構標普當時給出了并不相同的觀點、維持了其“穩定”的評級展望,但仍擋不住業內對復星債務情況的關注。

            風波愈演愈烈。9月中旬,據《證券時報》報道,市場有消息流傳“銀行和部分國企被要求摸底與復星系企業往來敞口”,但復星國際相關人士對媒體回應稱該事純屬子虛烏有。郭廣昌也親自在社交媒體發聲,表示剛結束海外出差回國,強調:“始終心系著國內的業務。未來希望復星能在深耕中國的同時,實現全球化生態中的相互賦能和高速成長。”

            2023年3月29日晚,復星系上市實體復星國際( 00656.HK )發布2022年年報顯示,總收入同比增長8.74%至1753.93億元,歸母凈利潤大幅下滑94.7%至5.4億元。從這份財報中,復星系的債務壓力去化的最新情況,也展現在公眾視野前。

            2

            債務壓頂瘦身忙

            復星國際對債務壓力并不避諱。在《致股東的信》中,郭廣昌提到,2022年復星遭受了波折險阻,背后包括疫情沖擊、美元加息周期、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等多重因素,財務層面上,持續縮減債務規模成為工作重點。

            忙著財務瘦身的復星在2022年開啟了“賣賣賣”的拋售模式,全年退出的明星項目包括青島啤酒二級市場股權、中山公用( 000685.SZ )二級市場股權、永安財險部分股權。另外據BT財經不完全統計,復星系還減持了金徽酒( 603919.SH )、新華保險( 601336.SH/01336.HK )、招金礦業( 01818.HK ),乃至核心資產復星醫藥( 600196.SH )、豫園股份( 600655.SH )等二級市場股權。

            其中對青島啤酒、中山公用兩家公司的減持為“清倉式”,當時都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2022年,復星集團共回籠現金近300億元,公司還在年報里提及,未來將繼續加大非核心資產處置力度。那它的資產負債情況是不是真的如期好轉了呢?

            翻閱復星國際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公司非流動負債規模近幾年小幅減少,但流動負債規模增長較快。對于這個現象,復星曾經在投資者溝通會上表示,因為公司業務包括保險,所以其表觀的數千億元“巨額債務”中很大一部分屬于旗下保險公司的負債,不屬于集團的帶息債務、也不需要集團為之擔保。

            在復星國際的財報中披露,2022年末公司合計總債務為226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371億元有約4.3%的縮減,其中長期債務所占的比例有所減少;當期公司總債務占總資本比率為53.2%,和2022年中相比下降3.6個百分點。

            流動資產方面,2022年末復星國際現金、銀行結余及定期存款達1005.6億元,表觀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現金及銀行結余1000.71億元,雖然較2021年有所提升,但和此前幾年相比處于不高不低的平均水平。

            在“瘦身化債”的同時,復星國際的非流動資產也出現了縮水。報表顯示,公司2022年非流動資產同比下滑大約166億元,至4469.22億元。

            在具體的經營層面,復星國際2022年“增收不增利”,總收入同比增長8.74%至1753.93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大降94.7%至5.4億元。健康、快樂、富足和智造四個業務板塊凈利潤分別錄得13.5、15.6、-35、12億元,除了旅文在內的快樂板塊實現同比增長外,其他業務利潤悉數下滑。

            其中虧損最多的富足板塊包括保險和資管兩部分,2022年二者分別虧損了16億元和19億元。復星國際對此解釋道,保險業務的虧損,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導致保險公司持有的投資價格下跌,以及被投保的自然災害損失影響;資管業務的損失,主要因為資本市場波動令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價格下跌。

            3

            擴張腳步不停歇

            開啟“瘦身”模式不到一年、并且仍要去化非核心資產的復星,另一邊也沒停下擴張腳步,保持了有進有出的運作節奏。

            最“大手筆”、并被市場關注的,是醞釀已久拿下的上海核心地塊。2022年10月,復星系旗下A股上市實體豫園股份公告,與螞蟻集團聯合拿下上海黃浦區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16宗地塊,作價129.3億元。這一地產項目即“福佑地塊”,被多家媒體譽為上海灘“王炸”地塊,到外灘及黃浦江的最近直線距離僅數百米,西鄰上海市核心地標豫園、城隍廟,是黃浦區老城廂“四大地王”之一。

            這塊土地雖然寸土寸金、卻也是上海城市更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黃浦區還要求通過這塊地未來在地價之外至少獲取264億元的稅收,當時《第一財經》的報道中提到“復星資金面已然讓市場感到擔憂”。

            醫藥領域的一筆投資也獲得了市場的關注。2022年11月末,復星醫藥通過控股子公司和孫公司,收購歐洲創新藥合作研發生產組織(CDMO)公司Cenexi的全部股權,這一操作被視為復星在創新藥服務領域又一次的海外產能部署。當月早些時候,復星醫藥公告控股子公司Fosun Pharma Industrial Pte. Ltd.擬現金出資收購新加坡私立腫瘤??漆t療中心OncoCare合計60%股權的交易宣告終止,后者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腫瘤專科之一,該筆交易對價約人民幣10億元。

            2022年末,復星旗下時尚板塊、擁有著名高級時裝品牌Lanvin的復朗集團( NYSE:LANV )通過SPAC登陸紐交所,交易首日收跌22.93%。目前這個時尚集團尚未盈利。

            2023年開年,復星還在礦業領域豪擲布局。1月20日,復星集團旗下海南礦業( 601969.SH )公告,擬斥資1.18億美元、即約合人民幣8億元,通過入股一家英國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拿到一處非洲馬里鋰礦項目,這一布局將為海南礦業后續氫氧化鋰生產線提供上游資源保障。BT財經發現,從2023年初起,氫氧化鋰、碳酸鋰等制品一路下跌,截至4月中上旬,氫氧化鋰噸價距離最高點的60萬元已經近乎腰斬。

            4

            留在手里的牌,好打嗎?

            目前復星手里還剩哪些資產?

            前文提到,復星旗下的業務可以分成健康、富足、快樂、智造四大板塊。依照屬性特點,BT財經將其分為兩類進行分別梳理。

            其一大類,包括健康、快樂、富足三大板塊,2022年財報顯示,復星系旗下的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葡萄牙保險、復星旅文四大核心子公司的收入貢獻占比為72%。

            前兩年旅游業遭遇重創,市場一度懷疑復星出售旗下的復星旅文,或出手其多年前就收購并引入中國的度假村品牌Club Med,對此復星國際聯席CEO徐曉亮曾經明確表示不可能出售復星旅文和Club Med的控股權,不過他也沒有把話說得太滿,表示“不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為旅文引入合適的戰略投資者”

            復星在海外布局的快樂板塊,這兩年也有點快樂不起來。據《每日經濟新聞》等報道,2015年4月,復星聯手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TPG資本收購了被譽為“加拿大國寶”太陽馬戲團多數股權。但在2020年,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因經營困難宣告破產。盡管隨后演出業迎來復蘇,但《中國文化報》認為“太陽想要再次升起,恐怕又是征途漫漫”。

            健康板塊方面,近年因復必泰(mRNA疫苗)和阿茲夫定(國產新冠口服藥)而被市場廣泛關注的復星醫藥在2022年遭到復星系減持,9月消息釋出后,復星醫藥股價一度跌停,這令兩個月前剛參與該公司增發的高毅、瑞銀等機構出現數億元的浮虧。據《經濟觀察網》,當時一些機構“都急眼了,跟復星發生了多次大吵”。當年10月,有消息稱郭廣昌坦承“減持復星醫藥是一個大敗筆”

            復星快樂板塊還有一條旗艦賽道——白酒。在經歷了減持青島啤酒和金徽酒后,目前相對閃耀的資產是舍得酒業( 600702.SH )。相較于其他投資的酒企,復星對舍得有明顯的“偏愛”,例如據《證券時報》等媒體報道,2023年4月9日的舍得酒業2023年經銷商大會上,郭廣昌就親自來到現場。此前復星旗下豫園股份減持金徽酒時,也曾回應稱是為了“解決與舍得酒業同業競爭問題”。盡管2022年舍得業績增長,但《酒業內參》等業內觀察指出,舍得出現了經銷商減少、電商銷售收入不升反降等問題,另外反映經銷商交給廠商的預存貨款的“合同負債”下滑54.8%,給它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復星旗下的保險業務被市場認為是郭廣昌效仿“巴菲特模式”的重要落腳點,利用客戶繳納保費形成的“浮存金”來投資復星國際的其它產業。這個業務的明珠是復星葡萄牙保險,它是集團重要的海外保險業務,其業務規模拉動了保險業務板塊的增長。國內業務方面,2012年正式成立、標志著復星首次進入國內壽險市場的復星保德信成立至今經營表現不佳,仍未擺脫虧損困境。另據《北京商報》,2012年成立至今,復星保德信人壽的核心管理層人事變動頻繁,近期總經理陳國平自曝離職,接任者等待的是帶領保德信人壽完成盈利重任的考驗。

            第二大類,是復星的智造板塊,其中的優質資產有南鋼股份,該公司也是復星系在鋼鐵行業深耕20年的基礎之一。

            早在2003年,復星系就完成了對南鋼股份的間接控股。但這場20年的合作之緣已經走到盡頭。3月14日,復星國際公告稱,其附屬公司已和民營企業沙鋼集團、沙鋼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出售持有的南京鋼聯(即南鋼股份大股東)60%股權,總價高達135.8億元。這一筆交易成為2022年底鋼鐵行業最為轟動的事件之一,但如今陷入爭奪戰。目前中信入局“截胡”、沙鋼鎩羽而歸,變數橫生之中,結局尚未畫上句號。

            5

            市場怎么還不放心?

            綜上所述,瘦身后的復星手里還是有優質資產,但后續仍對公司的營運能力提出高難度的挑戰。另外在資產處置過程中也如郭廣昌本人所言“有敗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資產與實力。

            盡管“瘦身”進展順利,但復星國際的股價仍跌跌不休。2023年1月下旬港股走出一波“小陽春”后,公司股價一路下行,距離年內高點跌幅達25%。

            市場在擔心什么?

            有海外財經博主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復星的高速擴張背后,是層層疊疊、難以穿透的組織架構,而揮之不去的債務問題也一直籠罩著這個集團,這往往是一個企業集團走向衰落的標志,令投資者不得不保持警惕。

            瘦身后的復星國際能否完成深蹲起跳、觸底反彈?現在還不是下定論的時候。

            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如有疑問及任何意見反饋可直接在評論區留言。

            原文標題 : 復星瘦身,郭廣昌不再是中國巴菲特?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