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 正文

            天天報道: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提升運營管理水平——貴州省福泉市陸坪鎮羅坳村眾創未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2023-06-13 09:57:58來源:個人圖書館-孫行悟空


            【資料圖】

            貴州省福泉市陸坪鎮羅坳村眾創未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辦公司”經營模式,發揮公司市場競爭優勢和農民合作社組織管理優勢,統一品種、統一供苗、統一技術,進行適度規模標準化生產,暢通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了合作社主體力量,也為丘陵山區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山地特色農業提供了樣板示范。貴州省福泉市陸坪鎮羅坳村眾創未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由退役軍人鄧發明牽頭成立。他組織發動羅坳村447名農民,通過貨幣出資、土地作價出資等方式籌集資金2490萬元,主要從事蔬菜、精品水果及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合作社產業基地面積2300余畝,設施農業基地850畝,建有育苗中心1個。合作社獲評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黔南州十佳農民合作社,理事長鄧發明獲得“福泉市退役軍人創業之星”榮譽稱號。一、探索“合作社辦公司”,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合作社出資成立了貴州省福泉市眾創未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社出資35萬元、占股35%,另外5名個人股東合計出資65萬元,總計占股65%),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公司市場競爭優勢和合作社組織管理優勢。公司和合作社分工明確,公司負責農產品統購統銷,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按照統一品種、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的“三統一”模式發展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公司經營產生的利潤,按照股東股份占比進行分配。合作社作為公司最大股東,可獲得35%的利潤分成,并將這部分利潤再按照成員農戶出資比例進行二次分配。合作社通過公司拓展市場,已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累計銷售農產品約1.8萬噸,銷售收入達1億元以上。二、堅持質量追溯,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按照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等相關要求,實行標準化生產,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臺,率先進入福泉市農產品合格證試行主體名錄。合作社逐步建立了以合格證為基礎的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監管模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控、可追溯,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合格證二維碼,便可查詢與產品相關的各類信息。合作社創辦的1002畝生產基地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開具合格證0.45萬張,1.18萬噸農產品實現帶證上市。三、創新利益聯結,提升聯農帶農水平合作社與農戶形成了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針對資源條件好、地勢平坦的地塊,合作社集中流轉,發展精品蔬菜,農戶可獲得500元/畝保底土地流轉費,還可參與管護工作獲得務工收入。針對地力貧瘠、地勢陡峭的地塊,合作社組織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價入社,發展獼猴桃產業,實行“保底分紅+盈余返還”;合作社盈余按6∶3∶1比例進行分配,其中60%繼續用作產業發展壯大,30%用于土地經營權入社農戶分紅,10%用于設立當地困難群眾幫扶基金,幫助困難群眾發展產業、改善生產生活。合作社的耕地起壟、壯苗移栽、除草施肥、病蟲防治、產品采收等環節,全部由農戶成員完成,每年提供就近務工崗位15000人次以上,務工帶動1200人以上,產業輻射帶動2000戶以上,農戶成員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以上,為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簽:

            上一篇:全球消息!【奔跑的“三夏”】中國豐收地圖:風吹麥浪的盛夏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