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 正文

            愛上“橋都” 通塹南北展華姿|天天報道

            2023-06-29 11:23:57來源:蘭州新聞網

            一橋飛架南北


            (資料圖片)

            橋梁維護

            彩橋點亮金城夜景

            蘭州城市發展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吸引著全市人民的關注;城市建設的每一點進步,都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

            一座城市,因為水而生,一座城市,因為橋梁而更精彩……

            如果說城市的主干道和大街小巷構成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那么橋梁便是這座城市的鋼鐵脊梁,它架起了現代城市的靈魂精髓。蘭州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雖偏隅西北,但被人們譽為“橋梁之都”。近30年來,《蘭州日報》一直關注著黃河蘭州段橋梁建設,從規劃、開工、合龍乃至順利通車,都會跟蹤報道,不斷提振蘭州市民對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期望和信心。

            蘭州的發展離不開跨河大橋

            黃河成就了蘭州,也注定了其發展必然受到水域的隔離與制約,因此,地處兩山綿延、大河中流的蘭州,建設橋梁則是發展必然。

            蘭州發展的歷史,城市建設的步伐均與橋梁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改革開放前,蘭州建成的橋梁共有4座——中山橋、七里河大橋、西沙大橋、河口新城舊橋。截至2018年5月,連接南北兩岸發揮交通主通道、主樞紐的跨河橋梁為18座,是改革開放前的4倍多。

            蘭州建橋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木橋到鐵橋,歷經數百年。如今,黃河之上建起了座座橋梁,昔日人們依靠渡河的羊皮筏子已成為觀光體驗的項目,唯有那座百年歷史的巨大鐵橋,現已成為全國聞名的打卡之地。修建跨黃大橋,打通區域間天然的地理屏障,成了蘭州人促進區域與區域間融合的重要一步?!短m州日報》曾在報道中寫道,蘭州目前修建的黃河大橋,在促進交通便利的同時,還可徹底改變板塊的交通格局,是拓展城市范圍、促進板塊融合戰略中的重要一步。而橋,則將河與城、山與水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蘭州日報》報道,2003年12月,小西湖黃河大橋竣工通車。2011年年底,深安黃河大橋開工建設,該橋是蘭州市首座全互通、全立交黃河景觀大橋。2020年8月18日,位于黃河上游的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最后一個節段頂推到位,主橋順利合龍。2020年10月28日,我市重點項目——雁白黃河大橋連接南濱河路東西匝道工程日前建成通車。2022年5月20日,蘭州又一座備受期待的大橋——什川黃河大橋工程正式開工,為什川鎮的居民出行和區域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

            記者在采訪柴家峽黃河大橋報道中寫道,該橋的建設是城市主干路網的西延伸,是蘭州市主城區與國際港務區聯絡線上重要交通節點。本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地緩解蘭州市的交通壓力,對于蘭州市東西部的連接,帶動蘭州地區向外拓展,提供了更為暢通、更為便捷的戰略通道。該橋建成后,將構筑蘭州東西向貫穿城市的核心綠脈,極大地促進國際港務區同周邊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與經濟往來,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各具特色 “橋都”絕非虛名

            記者在報道中寫道,蘭州建橋,無論是從城市景觀還是從暢交通而言,都是明智之舉。一座座各具神態、風格迥異的橋梁,將黃河兩岸的風情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具有蘭州特色的一道風景。中山橋:是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此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現已集旅游、歷史和文物價值于一身;深安大橋:是蘭州第13座跨河大橋,也是首座全互通全立交景觀橋;雁白黃河大橋:以“鳳舞新城”為理念,螺旋爬升的設計解決了南北兩岸約130米的高差。該橋進一步完善了蘭州市交通路網建設,緩解了雁灘片區交通擁堵問題,改善了城市投資環境,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七里河黃河大橋:是蘭州最早的大跨度公路橋,也是我國第二座、黃河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矮塔單索部分斜拉橋……

            一座座大橋,見證著城市的變遷和發展。

            記者在報道中寫道,從設計角度來看,1979年建成的蘭州城關黃河大橋,成為我國自行設計修建的第一座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橋;2003年建成通車的蘭州市雁灘黃河大橋,是當時國內同類型跨度最大的連續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享有蘭州黃河“第一彩虹橋”的美譽……

            如今的蘭州堪稱黃河上游最大的橋都,座座橋梁如彩虹般,不僅方便了市區南北交通,緩解交通壓力,而且暢通了西蘭、甘新、甘青、甘川四大公路干線和甘新、甘青、蘭包等鐵路干線,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聯系。

            道道彩虹 造就金城多維夜景

            “橋是水上的風景,水是橋梁的注解,橋水相依中,兼具了交通與風景之美。有的橋,還在此基礎上承載著文化的重量。”記者這樣贊嘆,如白塔山下,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已從歷史深處的交通要道成為蘭州城市的地標、文化的符號和打卡之地。各具特色的橋梁,向外界展示著山水之地,多橋之城的魅力。

            記者寫道,中山橋及白塔山作為蘭州的城市形象,經過設計打造形成了蘭州夜游的全新城市名片,形成“山、水、城”多維度空間的城市夜色景觀,為打造“精致蘭州”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在報道中這樣描述,夜幕來臨,中山橋彩燈璀璨;蘭州老街、黃河樓以其絢麗色彩,吸引著四方來客;新建的奧體中心“一場三館”集體亮燈,如艷麗玫瑰般盛開于黃河之畔……

            每當華燈初上,人們漫步于濱河路,沐浴在陣陣涼風之時,五彩斑斕、各具特色的跨河大橋,美輪美奐,吸引著慕名而來的四方嘉賓、游客。

            一座座現代橋梁貫通著蘭州這座城市,提升著城市的綜合承載力,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蘭州、關注蘭州的橋。

            記者手記

            一條河,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這么流淌著,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不舍晝夜。這條河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一座城市,因為水而生,一座城市,因為橋梁而更精彩……

            對于像蘭州這樣“兩山夾一河”特征的條狀城市而言,橋的作用顯然不言而喻。把眼光看向未來,座座橋梁的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將會遠遠大于它們的交通價值,它定格著蘭州發展歷史的變遷,也展示蘭州人民的智慧,更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絢麗風景。

            當我們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去審視每一座橫跨黃河的橋時,我們的內心都會涌上一股向他們行注目禮的沖動和激情。無論它們的面孔顯得多么的樸素單純,抑或它們的身姿顯得多么的壯觀宏偉,都是滄桑歲月為我們饋贈的一筆寶貴的物質財富。如果說,黃河是一襲曼妙優雅的水綢玉帶,那么橫跨其上的橋,便是承載我們理想與憧憬的一道凝固的彩虹。

            歲月無期,人生有情,讓我們共同向橫跨黃河的橋致敬!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勝軍 文/圖

            責任編輯:張軍

            標簽:

            上一篇:每日動態!騎電動自行車頭盔要求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