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特點包括多樣性相干性和什么_生態系統的特點
1、這個問題 不是 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簡單的講是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構成 生態系統有四個主要的組成成分。
(相關資料圖)
2、即非生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同時非生物環境進一步可分為:有機物,無機物,和氣候條件。
3、一般所說的生態系統的6大成分就是指這些了。
4、 (1)非生物環境 包括:氣候因子,如光、溫度、濕度、風、雨雪等;無機物質,如C、H、O、N、CO2及各種無機鹽等。
5、有機物質,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腐殖質等。
6、 ?。?)生產者(producers) 主要指綠色植物,也包括藍綠藻和一些光合細菌,是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質制造食物的自養生物。
7、在生態系統中起主導作用。
8、 (3)消費者(consumers) 異養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為食的各種動物,包括植食動物、肉食動物、雜食動物和寄生動物等。
9、 ?。?)分解者(decomposers) 異養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蚯蚓、白蟻、禿鷲等大型腐食性動物。
10、它們分解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產物,最終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而這些無機物參與物質循環后可被自養生物重新利用。
11、其特點我不是很清楚,這是我從百度找來的高手對它的看法:生態系統的的特點大概就是群落的特點: 1以生物為主體,有整體特征。
12、 2復雜有序的層級系統 3開放的熱力學系統 4有明確功能和服務性能 5受環境的影響,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適應 6環境的演變與生物進化相聯系 7自我維持功能與調控功能 8有一定的負荷力或承載力 9動態,生命的特征,有其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10可持續發展的特性。
13、在此給你看下生態系統的定義: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之間,以及生物種群相互之間密切聯系、相互作用,通過物質交換、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成為占據一定空間、具有一定結構、執行一定功能的動態平衡整體,稱為生態系統(ecosystem)。
14、以下再給幾點生態系統的特征:一、生態系統是動態功能系統。
15、生態系統是有生命形態存在并與外界環境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傳遞的特定空間。
16、二、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征。
17、三、生態系統是開放的“自持系統”。
18、即依靠它自身的成分,能夠實現能量的傳遞與物質的循環。
19、四、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的功能。
20、當生態系統受到外來干擾而使穩定狀態改變時,系統靠自身的機制再返回穩定、協調狀態的能力。
21、希望對你有用,謝謝)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22、生態系統概念的內涵有四個方面:①空間和時間界限;②系統的基本組成;③系統的基本功能;④系統在功能上統一的結構基礎和發展趨勢。
23、這既是對生態系統概念的全面、科學的理解,同時后繼教材中講述的有關課題,也都是圍繞著概念中的這四個方面進行的。
24、(2)生態系統概念的教學過程中,以一個特定的生態類型為例,指導學生通過這一類型的具體特點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的極好教學素材。
25、(3)生態系統的概念與某一特定生態類型特點的關系,正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很好地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普遍與特殊辯證統一的觀點,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辯證統一觀點的教育。
26、2.生態系統概念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本節的難點知識,因為:(1)生態系統概念的內涵有四個方面,并且都比較抽象,學生難于全面理解。
27、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討論一個特定類型的生態系統,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全面總結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
28、(2)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生物群落的概念之間具有一定的包容關系,學生在運用概念時容易發生混淆不清的錯誤。
29、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對比生態系統與生物群落這兩個概念,從系統的基本組成和系統的基本功能兩個方面加以區分。
30、3.本節教學中,因為要組織學生通過對一個類型生態系統的分析,總結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學生很難全面歸納出來,因此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31、組織學生分析一個類型的生態系統時,學生容易從靜態上把握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但不容易從動態上分析出生態系統的時間和空間界限、以及生態系統各生物成分之間、生物成分與非生物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這就需要教師采用設問的方式進行適當的引導。
32、例如,在學生了解了生態系統的各個生物組成成分后,設問“生態系統各個生物成分之間有什么關系”以及“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之間有什么關系”來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的功能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