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商銀行業績受不良貸拖累,紀檢組長又被查
近期,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了2023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其中位列第89位的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商銀行”)經營表現并不佳。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原包商銀行的基礎上,重新設立的蒙商銀行于2020年4月“破殼而出”。該行的注冊資本為200億元,定位于城市商業銀行,經營范圍限定于內蒙古自治區內,主要服務內蒙古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資料圖)
誰曾想,僅僅成立三年,蒙商銀行就出現了兩個“第一”。《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蒙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3.51%,在2023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中居首位,而凈利潤卻只有0.11億元,位列倒數第一。當然,也可能是承接了原包商銀行的不良資產的緣故。
近日,據財聯社報道,蒙商銀行在阿里拍賣平臺發布數十條招商公告,擬轉讓特殊資產項目征集意向方。其中的特殊資產是指收購承接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良類貸款及墊款、應收款項類投資、債券等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蒙商銀行共有約38筆擬轉讓的債權資產項目正在招商中,合計債權本息價值約120億元,其中債權本息過億的有19筆,而最大的一筆不良債權資產包債權本息高達31.48億元。
消費投訴量指標居首位
根據2022年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蒙商銀行資產總額為1762.22億元,同比增長6.43%;各項貸款余額750.78億元,增幅達到11.50%;各項存款余額1231.40億元,增幅為20.10%。
雖然該行的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都在持續增長,但業績表現卻不理想。
從收益情況來看,蒙商銀行2022年的營業收入為35.19億元,同比減少37.4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0.42億元,同比減少93.29%;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49%、12.31%、12.31%,均較2021年末減少1.11個百分點、1.19個百分點、1.19個百分點。
對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蒙商銀行稱,主要是投資收益減少19.1億元導致。
除了業績上的不理想之外,蒙商銀行的各項投訴量也是位居內蒙古轄區內首位的。
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內蒙古銀保監局辦公室關于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2年,內蒙古銀保監局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1868件。其中,涉及城市商業銀行602件,占比32.23%,而蒙商銀行的各個投訴量指標均居首位。
具體來看,蒙商銀行的投訴量為549件,占城市商業銀行投訴總量的91.20%;平均每千營業網點投訴量為2565.42件;平均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為944.58件;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為101件,占其投訴總量的18.40%;信用卡業務投訴量為429件,占其投訴總量的78.14%;本/外幣儲蓄業務投訴量為5件,占其投訴總量的0.91%。
高管有違紀違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據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察網站的消息,蒙商銀行的黨委委員、紀檢監察組組長趙光炯被指控嚴重違紀違法。而趙光炯具體涉嫌違法違紀的詳細情況目前尚未公開。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蒙商銀行的紀檢組長,趙光炯本應該是該銀行內部監督的核心力量之一,但他卻成為了該銀行內部問題的源頭之一。這不僅讓人對該銀行的內部監督機制產生了懷疑,也讓人對該銀行的其他高層管理人員產生了質疑。趙光炯接受審查調查一事,對蒙商銀行來說無疑是一次負面事件。
另據企查查消息,蒙商銀行近期收到了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限制消費令,蒙商銀行及法定代表人于學忠被法院限制高消費。據悉,于學忠擔任蒙商銀行董事長,內蒙古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