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快訊】【科技前沿】聚合物電工絕緣材料研究獲重大突破
(資料圖)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上海3月4日電(記者顏維琦?通訊員邱冬勝)在航空電子、汽車工業、地下油氣勘探和高級推進系統等眾多高功率、高電流和高溫應用領域,對介電電容器的高溫能力有著迫切需求。2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刊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黃興溢教授團隊與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我科學家在聚合物電工絕緣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
介電電容器是組成現代電子電路的基本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將相反的電荷利用絕緣電介質材料隔離,實現電能儲存和轉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例,引擎罩下的溫度可能超過140℃,材料在高電場下電導電流隨電場強度增加呈指數增大,會產生大量的焦耳熱。由于傳統的聚合物介電材料的導熱系數普遍較低,會造成介質溫度快速升高,進而引起電導指數增加、耐電強度急速降低等連鎖反應,從而造成器件、裝備失效等嚴重問題。因此,“絕緣和導熱的互為矛盾”成為制約聚合物材料在先端電氣電子裝備方面發展的問題之一。
盡管可以通過引入納米添加等方式,增加聚合物電介質的導熱系數,但這又往往以犧牲耐電強度為代價,更重要的是,納米添加給薄膜制造工藝帶來極大挑戰。因此,開發耐高溫、本征高導熱的聚合物電介質薄膜是最好的選擇。
基于這一挑戰,黃興溢團隊設計了一種含氟缺陷的雙鏈結構共聚物,以此實現在垂直平面方向表現出高于現有聚合物10倍的導熱系數。電極化儲能測試表明,設計的雙鏈聚合物在高溫下的放電能量密度超過當前最先進的商品雙向拉伸聚丙烯5倍。同時采用紅外相機直觀觀察到,在高導熱的雙鏈聚合物薄膜中未出現局部熱積聚現象,結合模擬電介質薄膜電容器芯子的熱場分布,發現薄膜電容芯子的中心溫度未明顯上升,充-放電循環更加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設計的聚合物的碳含量相對較低,這賦予了其優異的自愈性,電鏡圖像清晰顯示了電擊穿區域四周的鋁金屬電極被蒸發除去,碳化通道孤立于金屬電極,擊穿后的金屬化聚合物薄膜整體仍保持高絕緣性。自愈后的儲能性沒有出現明顯劣化,仍能進行10000次的連續充-放電循環。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05日?11版)
標簽: 絕緣材料
- 01 播報:西安到漢中深度試駕測評比亞迪護衛艦07 20-30萬混動首選
- 02 世界觀焦點:4月13-17日煙臺春季車展即將綻放港城 實惠買車的好時機
- 03 全球最新:電動車內卷大賽,日產把核心技能點都加在了“這項”
- 04 視訊!馬斯克這次翻車了嗎? 畫餅畫走400億美元
- 05 每日熱點:純電小型車新晉“卷王”,五菱繽果正式開啟預定
- 06 環球熱推薦:頂流女明星,憑“美貌”霸榜熱搜第一
- 07 【世界聚看點】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快問快答丨鄭志明:想擁有超級記憶力
- 08 【環球聚看點】京雄高速筑橋人
- 09 世界速訊:美國加州冬季風暴肆虐 超7.5萬用戶斷電
- 010 環球觀熱點:中國青年報社2023全國兩會調查:教育是受訪者最期待的兩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