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世界頭條:相約在有故事的秦淮河畔

            2023-06-22 06:50:2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水岸故事】

            相約在有故事的秦淮河畔

            講述人: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講解員?鐘薇


            【資料圖】

            秦淮河水千年流淌,見證了六朝古都的興盛輝煌,也見證了金陵文脈的發展變遷。

            我從小生在南京老城南、長在秦淮河畔。對于我來說,秦淮河承載著滿滿的生活記憶,城墻內外遍布著栩栩如生的歷史人文故事。秦淮自古是“天下文樞”之地,文脈源遠流長。早在東晉咸康三年(公元337年),夫子廟始建,立太學于秦淮河南岸。千載之下,秦淮兩岸書香墨韻傳承。作為古代選拔人才的重地,江南貢院在明初一度為會試考場,在清代則是全國最大的鄉試考場,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為全國考場之冠。清朝112名狀元中,有一半以上在江南貢院參加過考試,最終成為狀元。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建設在江南貢院遺址上,2017年1月才正式對外開放。開館僅4年,便躍升成為全省最“年輕”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精心講解和精彩展陳讓市民游客了解中國科舉文明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科博館的快速發展,也是秦淮變遷的縮影。2020年以來,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連續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3項“國字號”榮譽。在這背后,是南京深耕文商旅融合,培育文旅消費新模式的努力。沿“一城一河”軸線,南京積極推進中國科舉博物館、南京城墻博物館、十里秦淮河水上游線等重大文旅項目,先后建成轉角遇見、秦淮非遺館等文化項目,高標準打造戲院里沉浸式電影主題街區。煕南里大板巷示范段實現開街,小西湖微更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全國城市更新優秀案例。

            如今的秦淮,城區即景區,旅游即生活。在五一假期,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又一次“金榜題名”,游客量名列全國第二位。

            其實,一年四季都是來秦淮打卡的“黃金季”,這里的“南京味兒最濃”:千年名河秦淮河、650多年的明城墻、77個文物保護單位、20多家各類博物館、93個非遺項目……可以說每條街巷都有歷史、每一步皆是文化。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在有故事的秦淮河畔等您。

            (光明日報記者蘇雁、姚亞奇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2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福建:譜寫民營經濟發展新篇章|焦點速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