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最資訊丨北京東城:用城市文明滋養老城居民生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最近,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胡同,停車再也不是居民的難題。
住在胡同里的丁先生,下班后不用再繞來繞去找停車位,胡同口新建的立體停車樓解決了有車族的停車難題。這是東城區持續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成果。
作為新時代首都核心區,近年來,北京市東城區以“崇文爭先”理念為引領,精神文明建設在鞏固中不斷提升,并扎實落到居民的生活細節。
(資料圖片)
東四六條胡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不停車街區,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據了解,為了解決胡同居民的停車問題,街道引入了社會資本,將騰退空間建設成立體停車樓,并充分挖掘,幫助居民協調共享停車位,盡最大程度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目前,東城區西總布胡同、王府井街區、五道營胡同、東四九條等43條核心城區胡同陸續實現不停車,變成安寧街區。
胡同里整潔的街面和舒適的環境,還都得益于一系列精細化管理舉措。為進一步降低街巷道路塵土殘存量,東城全區街巷已經實現了小型機械清掃全覆蓋,“沖、掃、洗、收”組合工藝覆蓋率達到98%。
就連胡同里多年無人清理的平房屋頂,東城區也采取了清掃吸塵、高壓沖洗、噴灑抑塵劑等多種方式,進行全面清理,全區累計清掃屋頂2500余萬平方米,總懸浮微粒和降塵量大幅改善。
除此之外,低洼院落改造、坑洼道路整修、街巷基礎照明和無障礙設施完善、“廁所革命”持續推進、騰退空間“見縫插綠”……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在背街小巷中相繼實現,一批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麗街巷出現在東城居民身邊。截至目前,東城區982條精治類、達標類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精細化整治任務,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背街小巷文明程度切實得到提升。
與胡同改造同步進行的,是東城區深入開展城市綠化美化工作,陸續建成龍潭中湖公園、大通濱河公園等6處大尺度公園和40余個口袋公園,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4.05%。
今年,位于東二環外的東城區亮馬河公園(香河園大綠地)改造完成并開園試運營,為市民打造了又一處生態和諧、功能復合的全齡友好綠地。東城區亮馬河公園(河道沿線)也將在今年開園,展現東城綠色新貌。
圍繞中軸線和二環路沿線,東城區還實施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南二環永定門濱河路、崇文門外大街及和平里北街景觀提升,燕墩遺址北綠地、松林里綠地改造等多項重要綠色惠民工程,努力打造綠地、碧水、藍天交相呼應,干凈、舒朗、大氣、宜居宜游的新時代首都核心區。
據介紹,為了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進一步優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基地生態導覽路線,東城區開展了獨具特色的生態導覽活動,如舉辦“樂享自然 快樂成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互動體驗活動,積極組織參加“愛綠一起”“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自然筆記征集等活動,為居民參與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創造良好條件。
- 01 首批“本溪市人才公寓”建成投用 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 02 “百名博士教授服務地方” 助力企業轉型三年計劃
- 03 寬甸開發區:15個重點項目集中推進總投資63.52億元
- 04 打造東北亞“新蛇口”!市營商局出臺向太平灣合作創新區賦權決定
- 05 世界快訊:【在希望的田野上】抓好農業防災減災 確保秋糧安全成熟
- 06 世界觀天下!三亞昨日新增“471+567”
- 07 每日精選:俄警告:烏克蘭炮擊扎波羅熱核電站可能引發比切爾諾貝利事件更糟災難
- 08 熱資訊!(熱點觀察 漫評)“一個中國”原則就是佩洛西的阿喀琉斯之踵
- 09 當前觀察:【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走進生態潼關:覽岳瀆相望 聽山河對話
- 010 環球今日訊!吉林省推進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