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點!支撐中國智造的卓越工程師隊伍,該向何處尋?
從高鐵奔馳到超算發威,從蛟龍入海到天眼巡空,從墨子傳信到神舟飛天……一件件令國人驕傲的國之重器背后,既凝聚著一批批頂尖科學家的卓越智慧,又傾注了無數工程師的心血和汗水。中國智造不能僅局限于科學家和大學的實驗室,想要讓更多創新創造“出圈”,實現大規模應用,一支卓越工程師隊伍必不可少。
如何為中國智造培養一大批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近日,《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以及業內人士。
(資料圖片)
工程師的作用不容小覷
“如果將創新鏈從前至后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實驗室的研發階段,7到9就是產業落地,那么4到6中間的這一段就是工程師發揮智慧與力量的范圍。”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這樣描述工程師的作用與重要性。
劉忠范進一步解釋說,當前,我國工程科技領域不少產品、裝備、工程雖然有理論基礎,但要從技術上實現,難點重重,亟須培養一大批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如果說頂尖科學家是大腦,那么卓越工程師就是雙手。”
“無論是技術工程師還是技能工程師,企業都非常缺乏。”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數控車工高級技師周穎峰,是企業里為數不多具備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員工。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工程師的重要作用:曾經,企業里的密封液壓油缸在質量和穩定性上都達不到要求,是他帶著技術團隊堅持攻關,最終通過優化道具和加工參數完成了改進。
當前,周穎峰還負責企業內的智能產線建設,里面涉及的諸多技術問題都由他把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卓越工程師參與其中,每個細節的調試確定都離不開他們。”
推進培養模式變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卓越工程師正是其中之一。為此,劉忠范呼吁,應盡快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變革,打造一支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構建世界一流工程科技戰略人才培養體系。
他認為,應主動布局未來戰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超前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圍繞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綠色低碳等未來發展新賽道,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創新。還要強化工程科技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建設,構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 “共同體”,為培養造就素質過硬、能力突出、善于創新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搭建平臺。
要從教育抓起的想法得到了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的認同。他建議,將具有一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作為工科類高校教師任職資格的必備條件,提高高校教師工程經驗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加快提升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
“從企業一線的角度來說,希望院校結合當前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對培養內容進行改革,在技能和技術層面都要進行。”周穎峰說。
標簽:
- 01 全球熱門:內燃機的最后希望是“e Fuels”燃料,油車加上就能環保?
- 02 全力以赴電動化,寶馬首次公布新世代車型產品規劃
- 03 焦點消息!業內首次 極氪為保障用戶權益開啟退定通道
- 04 6.5升12缸的插電混動你見過嗎?蘭博基尼把這個叫新能源!
- 05 全球觀點:企穩回升!一組數字了解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 06 特斯拉將終止與比亞迪的合作?雙方均回應消息不實,但還引猜想
- 07 天天微動態丨殺瘋的汽車圈 雪佛蘭全國范圍補貼7萬 奔馳降11萬來蹭熱度?
- 08 【聚看點】燃油車集體“大甩賣”,是誰讓合資車走下了“高臺”?
- 09 每日速看!【韓系動向920】起亞EV9量產車公開,純電時代,誰說起亞不行了!
- 010 每日熱門:大眾汽車集團取得穩健財務表現為關鍵市場盈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