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快播報】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不對”上熱搜,有媒體這么說

            2023-04-13 13:12:51來源:中國青年報官微

            4月12日,多個關于“生小孩”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其中#專家稱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關注。

            根據報道,4月11日晚,在一場線下活動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出席并作主題演講。她指出,今年消費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大動力,這駕馬車會跑起來,而且會跑的比那兩駕馬車更快。

            在演講中,陳文玲從經濟學角度提到了生育和消費的關系:


            (相關資料圖)

            來源:青蜂俠

            在她看來,按照經濟學家貝克爾的行為經濟學說,子女也是消費品,而且是長周期的消費品,是可以帶來長久回報的耐用消費品。“所以,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你沒有長周期的耐用消費品,他的價值是超過你購買其他消費品的價值”。

            此番言論一出,在網絡引發熱議:

            媒體評論:粗暴的“勸生”

            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

            4月12日,陳文玲的言論登上熱搜后引發廣泛關注。

            大象新聞《專家指責年輕人不生小孩是不對的》一文表示,信息只放出了專家一小段觀點。網友也不應根據只言片語就全盤否定相關言論。但目前的現實是年輕人看到的無端指責,似乎遠多于設身處地的理解。

            澎湃新聞發布評論指出,這種以經濟學視角解讀生孩子,即便在理論上能夠自圓其說,卻很難達到“催生”的效果,招人反感也是可以想象的。就像有網友感慨的,這都不拿人當人看,人都變成“消費品”了,生再多有什么意義呢?而且這完全是父母視角,當孩子聽到自己成了“耐用消費品”,誰的心里會舒服呢?所以專家這番自以為高明的發言,真是誰聽誰別扭。

            另外,北京日報評論指出,雖然國家鼓勵生育,但沒有強制生育,更是通過各種政策調整解決生育的后顧之憂。相比之下,專家一句“年輕人不生小孩就不對”與政策不符,并且缺乏與年輕人的共情;“子女是長周期耐用消費品”的比喻,則是典型的引喻失義,是對生命延續和傳承的誤讀。

            而紅星新聞評論則表示,粗暴的“勸生”,可能起不到勸的作用,反而把年輕人都嚇跑了。如果真要勸生,不妨先弄清楚年輕人為什么不生。“勸生”的言論應該站在人的角度,考慮人的想法,把人當成人。要潛移默化地從觀念上引導、培養年輕人的生育意愿,也要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育環境,讓他們能自主自愿地生,無所顧慮地生。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綜合:青蜂俠、每日經濟新聞、北京日報、澎湃新聞、大象新聞等。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