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堿麥成“名片”迎來豐收 鹽堿地特色農業開出“增收花”
【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眼下,在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旱堿麥迎來了收獲期。當地通過發展旱堿麥產業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鹽堿地特色農業,也擦亮了旱堿麥“名片”。具體情況來看總臺記者發自收獲現場的報道。
總臺記者 張婉瑩:我現在來到了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南大港的一處麥田。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種的小麥并不是普通的小麥,而是旱堿麥。這個小麥特殊在哪里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的土壤。這種土屬于中度鹽堿化的土壤,含鹽量比較高,這樣的特點其實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所以最初這里種出來的小麥產量也比較低,(每畝)只有100多斤。雖然土壤環境特殊,但其實這樣的鹽堿地并不是完全不能種植農作物,還是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的。所以,為了提高小麥產量,當地也采取了多種措施。
首先就是小麥的選種。現在我手里拿的這個就是“捷麥19”,是農技人員針對旱堿地的特點專門研發的一個小麥品種,也是目前黃驊市主要種植的一種旱堿麥。這個品種的特點就是抗鹽堿,同時還抗寒、抗旱、節水,能夠適應當地冬春兩季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
除了選種,當地還進行了大規模的鹽堿地綜合治理。走進旱堿麥的麥地里,我發現這里大約每30米—40米就有一道溝渠,這些溝渠叫作排鹽溝,開挖排鹽溝是鹽堿地綜合治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對鹽堿地來說,排鹽溝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排鹽。下雨的時候,雨水經過滲透排到這些溝渠里,這樣就帶走了土壤中的鹽堿。此外,通過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深耕深松等一系列措施,旱堿麥的產量在不斷提高。去年,黃驊市旱堿麥的平均每畝產量達到了223公斤。我現在所在的南大港種植的近5萬畝旱堿麥,預計今年的平均畝產在250公斤左右,比去年增加了約20公斤,可以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現在,旱堿麥已經進入蠟熟末期到完熟期,需要搶抓農時進行收獲。我們可以看到,旱堿麥成熟的時候是非常漂亮的,麥穗黃中發紅,麥粒飽滿均勻、色澤锃亮。
旱堿麥的生長條件很特殊,但是這種特殊的條件也造就了旱堿麥特別的品質和口感。我面前的這些就是用旱堿麥做成的面食,我們看到這邊這個就是面花,這個面花的制作技藝也是河北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原材料就是“黃驊旱堿麥”,用旱堿麥制成的面粉韌性很強,這就為面花的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我們看到還有用旱堿麥做成的面條,這個面條不僅耐煮,吃起來口感也非常筋道。
現在,旱堿麥的種植已經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產業,也讓農戶們的錢包越來越鼓,以南大港的這片麥田為例,每畝地就能為種植戶帶來600元—7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黃驊當地還形成了集種植、加工、倉儲、銷售于一體的旱堿麥產業鏈,用旱堿麥加工出來的產品除了滿足當地需求以外,還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也增加了就業崗位。可以說,旱堿麥種出了一片好“豐”景,也種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
標簽:
- 01 全球微頭條丨遠大前程劇情_關于遠大前程劇情的介紹
- 02 怎樣把ai文件轉換成cdr_ai文件怎么轉成cdr文件
- 03 股票行情快報:英杰電氣(300820)6月9日主力資金凈賣出2230.64萬元 全球今頭條
- 04 美國勞動力市場走軟 經濟陷入衰退 美媒:“洪水”即將來臨-環球播資訊
- 05 架子鼓譜圖解新手入門講解_架子鼓譜圖解
- 06 全國部分地區2023年高考結束(2)
- 07 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極大激發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熱情——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惠民實事
- 08 北京2023年度“五險一金”繳費工資10日起可合并申報-消息
- 09 8萬噸的鋼鐵巨無霸如何在海底“安家” 他們出招了→
- 010 世界看點:青知講說人|從“衰落”到“逆襲”,麗水深山這片田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