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資訊丨時隔24年,中國再度申報世界“雙遺產”
(資料圖片)
海南省林業局副局長李新民10日在海口舉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開幕式上宣布,海南省已正式啟動“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簡稱“海南‘雙遺產’”)申報工作。這是1999年武夷山入列世界“雙遺產”以來,中國時隔24年再度申報。
截至2023年,全球范圍內有39項世界“雙遺產”,中國占4項,分別是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泰山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于1987年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1999年12月,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武夷山順利通過遴選標準,成為中國目前最“年輕”的世界“雙遺產”。
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之主旨,“雙遺產”是指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代表。海南島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作為其中典型代表,2022年4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簡稱“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劉保黨深度參與了海南“雙遺產”相關工作。“如果這次申報工作順利,那將是時隔二十多年后,在世界遺產領域,中國對世界的又一次重大貢獻,這種貢獻建立在文化和自然融合、人與自然和諧進步的國際背景下。”劉保黨說,“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項目目前已進入編制申報材料、開展相關配套工程的關鍵階段。
海南“雙遺產”申報工作技術團隊由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宋峰領銜。宋峰1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當前的世界遺產大都是在原有的自然保護地基礎上誕生,在海南“雙遺產”申報工作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重要基礎,也是極大優勢。
據介紹,海南熱帶雨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雨林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分布熱點地區之一,也是重點鳥區集中地和零滅絕聯盟保護地。黎族傳統聚落的村落形態及建筑,反映出黎族人民不斷適應自然環境條件,并與自身生產生活的需要相融合的特點。黎族人民傳統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山、林、草、田鑲嵌的多樣化生態環境,為一些特有物種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棲息地,形成了海南島傳統人居環境下特殊的生命共同體。
“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袁小虹介紹,目前中國已擁有56項世界遺產,總面積超7萬平方公里,有效保護了一大批珍貴獨特的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豐富性,為全球世界遺產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力量。
標簽:
- 01 重點聚焦!什么是方波、矩形波、修正正弦波、純正弦波?
- 02 樊綱:要充分估計需求不足困難,短期內擴需求仍寄希望于投資需求的擴大|每日快報
- 03 U20女足亞洲杯預選賽:中國隊三連勝晉級正賽
- 04 亮劍觀后感300字左右_亮劍觀后感300字 熱資訊
- 05 6萬元能辦“提前退休”?警惕新型養老詐騙案
- 06 世界今熱點: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將舉辦主題城市論壇
- 07 得不到就毀掉!租客拿到6萬補償后“毀壞式”退房 被判賠償9萬元! 環球關注
- 08 焦點快播:嚴正化不敢看《車貞淑醫生》首播,被夸后中斷錄影爆哭半小時
- 09 在家鄉的熱土上培育夢想
- 010 聚焦世遺|多圖集錦來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