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陪你追光-今日精選
終于抵達天津東疆親海公園時,天津師范大學大二學生王春暉看了一下時間——凌晨4點28分。
渤海灣吹來濕潤的海風,海天相接處透出微黃的曦光,這一切都提醒著一群遠道而來的年輕人——目的地到了!
這里是天津最先看見日出的地方。近幾個月來,“大學生特種兵夜騎東疆觀海上日出”成為各社交媒體上最火的話題之一。年輕人從城市各個角落出發,夜騎百公里,就是為了來到這里,面朝大海,打卡津城第一縷陽光照耀的地方。
(相關資料圖)
越來越多年輕人聚集于此,也吸引了“青年之友”——共青團關注的目光。今年以來,團濱海新區區委啟動了一系列“日出東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建起漂亮的“青年之家·追光驛站”,陪年輕人一起追光。
團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詹越希望,用充滿誠意的服務和陪伴,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濱城”是一座充滿青春夢想的城市,是青年學生的向往之地。
跨越百公里去海邊看日出
從地圖上看,王春暉所在學校位于城市偏西方向的西青區,而他的目的地則在陸地最東的一端。這趟旅程需要穿越天津的6個區,行程約百公里。
各社交平臺上,年輕人“夜騎東疆看日出”的圖片和視頻早就在大學生中傳開了,“一直想來看看。”王春暉是天津人,一直沒在自己生長的城市看過大海,是他心中的小遺憾。這次聽說身邊同學有趁周末到海邊看日出的提議,他立刻加入了。“我的名字里有個暉字,可能就注定了對追光有好奇和熱愛。”
查了各種路線方案后,幾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決定采用“騎行+公交”的方式完成追光之旅。他們晚上九點半從學校出發,騎行一段路后,乘上從天津市區到濱海新區的輕軌——這是一段枯燥的全高速路段。
抵達濱海站之后,真正的夜騎開始了。他們發現現實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一開始,7個人只找到5輛共享單車。于是大家一起推著車邊走邊找。好不容易都騎上車了,他們才意識到選擇的大路非機動車道較少,來來往往的大貨車不停地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王春暉一邊提醒大家小心,一邊跟大家開玩笑鼓舞士氣。
邊騎邊聊,大約3個小時過去,大家都有點累了。到泰達第二體育場時,路邊一塊色彩絢麗的展牌讓他們為之一振,上面寫著令人怦然心跳的青春語錄——“與風同行騎樂無窮”“騎行有終點,但我們的快樂沒有”。
像是讀懂了這些追光青年的心,展牌上還清楚地寫著:“距離東疆親海公園17.5公里”。中間一個醒目的箭頭指向“青年之家”——這里是泰達街道團工委為“追光”青年設置的追光驛站。驛站的展架上,大學生們拿到了專為騎行者準備的免費反光手環。“太實用了!”小伙伴們驚呼,大家拿了幾種不同顏色的手環,既炫酷又能在車燈照射時形成反光,保證騎行安全。
團濱海新區區委基層組織建設部副部長張玉莎告訴記者,這些細心的安排都是團干部實地摸索出來的。
幾個月前,團干部注意到,夜幕降臨后,泰達第二體育場附近總有不少大學生聚集在這里。他們實地探訪后才知道,這是大學生騎行看日出的必經之路,很多人騎到這里已消耗了大量體力,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我們沿著學生在濱海的騎行路線,來來回回調研了很多次,”張玉莎說,大家反復琢磨追光驛站到底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呈現給青年,“要讓大家覺得有趣,還能感受到溫暖。”
不同的追光人相同的飛揚青春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王春暉和7個小伙伴在沿途的火鍋店吃了個夜宵,稍事休整后,凌晨兩點多又騎上車出發了。這次他們決心一口氣直達海邊,去見見心中期待已久的那縷晨曦。
很快,他們發現,自己的車隊前面還有其他自行車隊,大家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擦身而過的時候,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會彼此高呼“你們加油呀!”。
“夏夜的天空掛滿了閃閃發光的星星,有種莫名其妙的神秘感和興奮感,好像探險一般。”一個女生這樣記錄那段美妙的夜騎經歷,她回憶,最讓她難忘的是,“各種肆意的、隨性的、瘋狂的青春感與少年氣。”
他們凌晨4點半來到親海公園時,發現有人到得更早。愛寫歌的20歲男生趙望元是來海邊看日出找靈感的。他是學校里的文藝骨干,癡迷音樂,如今已寫了80多首說唱歌曲,并在音樂平臺上發布了7首原創作品。這次他帶著女朋友一起來,想把眼前的美景和美麗的心情都寫進歌里。
夜色下的東疆港呈現出北方第一大港的獨特美感。海邊,一座閃著燈光的“追光驛站”,像是深夜為大家守候的一盞燈。
等到天邊出現了第一絲曙光,朝霞最紅最濃處亮起一片金黃,短短一刻間,一絲絲、一抹抹、一層層……整個海面頓時全被染成了金黃色。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的人們發出歡呼聲、驚嘆聲,舉起手機定格這瞬間的美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光
晨光中,小小的追光驛站也披上了一層金黃,它像一個好友站在人群后面,靜靜地看著大家歡笑、奔跑。
從日出的美景中緩過神來,王春暉才意識到,一路上被蚊子咬得難受。他們來到驛站,有志愿者微笑著遞過來驅蚊液。
這座驛站整體設計充滿青春律動。為更好地服務青年,東疆團組織精心設計了打卡墻,準備了許多座椅和小馬扎讓騎行者來避風歇腳。這里還有飲用熱水、充電寶、常備應急藥品、驅蚊用品等應急物資,當然也少不了志愿者溫暖的笑容。
團區委社會聯絡部負責人沈永博說,考慮到志愿服務的強度大、時間緊等因素,先采取青年突擊隊的形式進行排班,“歷年獲得過市級及以上榮譽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作為首批志愿者,此外在職團員、團干部、在校大學生等也都會陸續充實進來。”
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團委干事肖飛凡是“日出東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距海邊一步之遙,但肖飛凡卻沒有認真地看過日出。當人潮涌來,她最關注的是大家安不安全,能給大家提供什么幫助。
天剛擦亮,一對年輕的情侶來到驛站求助。原來女生剛才在拍照時,不小心在海岸邊的堤壩上把腿擦傷了。“本來想去周圍找找藥店,后來有人提醒我們來驛站看看。”
看到有人受傷,等在追光驛站的志愿者和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隊員一起上來幫忙包扎處理傷口。
身穿藍色工服的魏金澍和李興新都是藍天救援隊隊員,這一天,他們的值班時間是從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這是騎行者最集中的時段。
“日常的突發情況主要是擦傷、崴腳等小意外,我們可以及時做一些消毒處理等。”魏金澍說,此外他們也會對游客進行一些關于溺水、防暑、安全防護等知識普及。
追光驛站的打卡墻上,來過這里的年輕人會留下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肖飛凡最喜歡那句“因為心中有夢,所以眼里有光”。對和她一樣的志愿者而言,讓每一個追光人收獲夢想和快樂,感受來自這座海濱城市的誠意和溫度,就是他們心中的那道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