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 正文

            富安娜:2022年營利雙降,還遭遇理財暴雷|看財報

            2023-04-25 06:20:14來源:鈦媒體APP

            4月21日,富安娜(002327.SZ)發布2022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收30.8億元,同比下降3.14%;歸母凈利潤5.34億元,同比下降2.2%;扣非后凈利潤為4.81億元,同比下降6.72%。

            總的來說,2022年,公司營利雙降。富安娜對鈦媒體APP表示,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人們消費欲望降低,導致營利雙降,但公司的盈利狀況相對穩健。

            除了營利雙降之外,公司還遭遇了一起理財暴雷事件,可謂風波頻頻。鈦媒體APP發現,富安娜研發費用大幅度增加,研發人員數量卻在減少,公司產品質量問題也頻繁被消費者投訴。


            (資料圖片)

            毛利率因銷售渠道不同差異顯著

            富安娜主要從事紡織家居、睡眠家居、生活類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旗下擁有原創“富安娜”、“VERSAI維莎”、“馨而樂”和“酷奇智”等自有品牌。

            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30.8億元,同比下降3.14%。分產品來看,套件類和被芯類產品貢獻營收最大,分別實現營收12.06億元、12.02億元,同比下降3.88%、2.47%;枕芯類、其他類產品占比不到15%,分別實現營收2.33億元、4.38億元,同比下降2.32%、3.32%。富安娜對此表示,2022年,中國實體門店消費和商品物流運輸受宏觀外部影響較大。

            近年來,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電商渠道作為其主要的銷售渠道之一。在這個趨勢下,富安娜也開始重視電商渠道的發展,電商渠道在其總營收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漸提高。2022年,富安娜電商渠道銷售占總營收的比例已經超過40%。電商銷售主要來源于第三方銷售平臺合作,其中天貓占比30%、京東占比35%、唯品會占比14%。

            雖說電商渠道營收占比較大,但營收卻在下滑。2022年電商營收為12.8億元,同比下滑4.68%。另外,富安娜的門店擴張也不順利。2022年年末,富安娜線下門店共有1470家,其中加盟店有999家,比去年減少56家;直營門店有471家,減少1家。

            鈦媒體APP發現,富安娜不同銷售渠道和模式的毛利率差異較大,其中直營銷售毛利率最高,而線上銷售毛利率最低。具體來看,直營銷售、加盟銷售、線上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為66%、52%、46%,直營渠道的毛利率比線上高出20個百分點。富安娜對鈦媒體APP表示,這是由于客單價不同所導致的,電商平臺的產品以性價比為主,價格會比較親民。

            針對電商渠道銷售,富安娜在年報中強調,2022年開始以凈利潤為考核。這意味著公司更加關注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不僅僅是關注銷售額的增長。

            實際上,富安娜的毛利率在業內也屬于較高水平。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富安娜的毛利率為53.15%,高于同行羅萊生活、水星家紡的42.59%、38.25%。

            研發投入增加研發人員卻在減少

            為進一步研發新品及打磨產品力,富安娜在產品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導致研發費用增加。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1億元,同比增加44.49%。2020年-2022年,富安娜的研發投入分別為7018萬元、7600萬元、1.1億元,可見公司的研發費用逐年增長。

            令人疑惑的是,雖然富安娜研發費用大幅度增加,但研發人員數卻在減少。2022年,公司人員總數為4177人,相比2021年減少了438人,其中研發人員數量為243人,減少了49人,同比下降16.7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僅有的3名碩士學歷研發人員也于2022年“消失”。對此,公司對鈦媒體APP表示,公司出于成本考量,進而優化核心人員團隊。

            縱觀富安娜研發投入的項目,如高檔真絲與膠原蛋白莫代爾混合材料制備技術的研發等,旨在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年報數據顯示,在天貓、京東、唯品會三個電商平臺上均出現產品退貨情況,其中唯品會的退貨率最高,達到15%。富安娜向鈦媒體APP解釋,唯品會主要是過季產品,退貨率高可能是與消費習慣、消費預期有關。

            另外,在黑貓平臺上,檢索“富安娜”關會發現公司因質量問題、售后服務等問題被消費者投訴,最新一條投訴是在本月17號,消費者因從富安娜官方旗艦店里購買的蚊帳出現質量問題,要求公司退款。

            遭遇理財暴雷,逾億元本金未收回

            上市公司熱衷購買理財產品并非新鮮事,但遭遇理財暴雷的公司卻不常見,富安娜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富安娜于2021年3月購買了中信證券富安1號,總額1.2億元,期限為12個月,到期日為2022年3月19日。截至2022年8月23日,公司僅收回1350萬元的產品本金,剩余1.07億元的本金及投資收益至今尚未兌付。

            到了2022年12月末,富安娜從中信證券富安1號產品托管賬戶上提取1430.23萬元,剩余本金1.06億元及預期固定收益540萬元未到期收回。因此,公司計提減值金額為3117.41萬元。

            富安娜告訴鈦媒體APP,公司目前底層資產扎實,“暴雷”事件并未對公司業績造成太大影響,不過公司后續會通過法律手段追回理財資金,未來公司也將會以保本為主進行投資。

            雖然富安娜表示理財產品的逾期不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但實際上,富安娜在中信證券購買的理財產品逾期未兌付的金額,已占到202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的20%以上,相當于公司一個季度的凈利潤。(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

            標簽:

            上一篇:金剛光伏(300093.SZ)發布2022年度業績,凈虧損2.69億元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