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變為幸?!敖鹕健?桃園變成農民增收“致富園” 今日觀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的大河壩鎮位于武陵山腹地,在脫貧攻堅期間,當地大力推行荒山石漠化治理,推廣種植了2000畝的桃樹。眼下,桃子已陸續成熟,村民們正加緊采摘,馬上來連線總臺記者史超杰,請他介紹一下那里的情況。
總臺記者 史超杰:通過航拍畫面可以看到,入夏后,我周圍的這片群山已是滿眼的綠色,而這2000畝的桃園就位于比較平緩的山坡上。在我身旁,鮮紅的水蜜桃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作為桃園里最早成熟的品種,水蜜桃的個體并不算大,每顆重量大約在三兩到四兩,但是甜度還是比較高,達到了十多度。2019年種下這片桃林后到現在已經是第四年,這片桃樹林到了豐產期。
未來一個月,果園的油桃和黃桃也將陸續成熟。從今年五月底開始,每天桃園里都有百余名村民在這里摘桃、分揀、包裝、裝車。根據工種的不同,大家每天可以收入8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約有15噸的桃子從這里發往貴陽、重慶、成都等地的市場。預計今年收獲桃子150萬斤以上,產值約1000萬元。
看著如此的豐收景象,很難想象,在2018年以前,這里還是連片的荒山,山上遍布大小石塊。我們看一下當時的照片,山頭上長滿了荒草。村民告訴我,因為土地貧瘠,還存在石漠化的情況,以前這里種植的玉米、紅薯等傳統作物產量都很低,村民們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 2018年,當地推進石漠化治理工作,土地中的石塊被這樣器械大爪子清理出來,在每畝土地上覆蓋約兩噸的腐熟有機肥,顯著提升了土壤活性,讓原本板結的土地變得疏松且肥沃。另外,通過高廂起壟,進一步增加了供給桃樹的肥力。
在這片桃園里,生態農業技術隨處可見。通過懸掛殺蟲燈和誘蟲劑,盡量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通過覆蓋可降解地膜有效控制了樹下雜草的生長。通過作業帶的深草栽培,降低了炎熱夏季水分的蒸騰,而且除草后還可以作為有機肥回填。目前,桃園已經申報了綠色食品認證。
桃園的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持續的收入。2018年至今,大河壩鎮13個村將共計55萬元的產業扶貧資金投入到果園中,果園每年將資金的8%作為分紅返還給村里的脫貧戶和臨時困難人群,每年每戶增收1000多元。在龍頭企業的帶頭下,近年來,大河壩鎮又推廣種植了4000多畝的桃樹,昔日的荒山如今變為了幸福的“金山”。
標簽:
- 01 天天觀天下!入門即高配,宋Pro DM-i冠軍版上市·鄭州站,不負“冠軍”之名!
- 02 5個月銷量新低!全新雅閣換代后,用戶沒有感受到“誠意”? 焦點熱文
- 03 這輛電動車的到來,保時捷想讓我忘掉911? 全球播報
- 04 光線傳媒董事長透露:動畫電影《哪吒2》明年上映|每日動態
- 05 實用收藏!高考填志愿你需要知道的事
- 06 全球速讀: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段銀弟接受審查調查
- 07 顯示器銷量TOP10公布:AOC第一 小米第二|全球即時
- 08 蘇州化工醫院下午體檢嗎(蘇州化工醫院)|每日簡訊
- 09 塔哈瑪特神殿急救訓練師(塔哈瑪特神殿)_全球熱聞
- 010 單車小能手什么時候出 公測上線時間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