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世界熱議:蜀國首都是現在的哪里_蜀國是現在的哪里

            2023-03-20 05:44:46來源:互聯網

            1、蜀國(221年-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

            2、為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

            4、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5、蜀漢始于昭烈帝 劉備,終于后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6、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后元氣大傷,后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7、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

            8、蜀國,蜀漢的別稱,嚴格來說是錯誤的稱呼。

            9、 221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劉備以延續漢室政權稱國號為“漢”,史稱蜀漢,又稱季漢。

            10、歷史上為區別東漢和西漢,故稱為“蜀漢”、“季漢” ,又因曹魏和西晉并不承認其國號為“漢”,而陳壽撰寫《三國志》時在晉做官,而晉朝是篡魏而來,迫不得已,陳壽在《三國志》中只得以魏為正統。

            11、《三國演義》雖然以蜀漢為正統,但經常類似“蜀軍”的錯誤,重重誤導,致使后人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但因蜀漢政權積極進取,十數次北伐,力圖復興漢室, 后世多以蜀漢為正統。

            12、[1]  蜀漢(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后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13、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

            14、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

            15、  東漢末年,劉備與河東關羽、涿縣張飛結為兄弟,募兵參加鎮壓黃巾。

            16、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徐州牧、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將軍、豫州牧。

            17、在官渡之戰時,為曹操所敗,逃至新野。

            18、公元208年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孔明)輔助,聯合孫權,大敗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

            19、后來接劉璋邀請入川抗拒張魯,后吞并益州。

            20、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與曹操、孫權成鼎足之勢。

            21、后關羽率軍征發荊州北部,因呂蒙偷襲荊州南部而宣告失敗,而劉備同時也丟失荊州領土。

            22、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于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擔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

            23、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征發孫權,為陸遜敗于彝陵,不久病逝,由長子劉禪即位,史稱后主。

            24、后主期間諸葛亮曾五次北伐(詳見諸葛亮北伐),但是屢屢無功;姜維九伐中原(詳見姜維北伐),卻次次失敗。

            25、蜀漢四相相繼死后,內廷逐漸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最終為魏將鐘會、鄧艾所滅,劉禪自赴而降,蜀國滅亡。

            26、后來姜維意圖借助鐘會之力復國,但是計劃失敗。

            27、蜀漢主要占領益州,共分為二十二郡,擁有一百三十一個縣國,以下為約262年蜀漢所設置的郡縣。

            28、一般會將它分為三個區域:蜀中  由劉備在214年打敗劉璋得來,為蜀漢主要郡地,包括:  蜀郡,秦已設置,領有五縣成都縣(蜀漢首都)、繁縣、江原縣、臨邛縣、郫縣梓潼郡,劉備分廣漢郡設置,領有五縣梓潼縣、涪縣、漢德縣、漢壽縣、白水縣 廣漢郡,西漢設置,領有五縣雒縣、什邡縣、綿竹縣、新都縣、陽泉縣(蜀分綿竹縣置)東廣漢郡,蜀漢時分廣漢郡設置,領有四縣郪縣、德陽縣、五城縣、廣漢縣汶山郡,東漢時設置,領有八縣汶山縣、湔氐縣、都安縣、綿虒縣、平康縣、蠶陵縣、廣柔縣、白馬縣(蜀置)巴郡,秦已設置,劉璋于201年分巴郡設置永寧郡,蜀漢保留,領有四縣江州縣、墊江縣、臨江縣、枳縣巴西郡,最初由劉璋于201年從巴郡中分設,領有七縣閬中縣、西充國、南充國、漢昌縣、宣漢縣、安漢縣、宕渠縣巴東郡,於216年,東漢分巴郡設置固陵郡,蜀漢時改為巴東郡,領有六縣永安縣(原魚復縣)、朐忍縣、羊渠縣、北井縣、漢單縣、巫縣涪陵郡,於201年,東漢分巴郡設置,領有五縣漢復縣、涪陵縣、漢平縣、漢葭縣、萬寧縣犍為郡,西漢設置,領有五縣武陽縣、南安縣、僰道縣、資中縣、牛鞞縣 江陽郡,於221年,蜀漢分犍為郡設置,領有三縣江陽縣、符縣、漢安縣 漢嘉郡,東漢設置,原為蜀郡屬國,於221年,蜀漢改為漢嘉郡,領有四縣漢嘉縣、徙縣、嚴道縣、旄??h漢中地區  為蜀漢本土的北方守地,進攻曹魏而得來,包括:  漢中郡,秦已設置,219年劉備於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得來,領有五縣南鄭縣、褒中縣、沔陽縣、成固縣、南鄉縣武都郡,西漢設置,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從曹魏處奪取,領有六縣下辯縣、河池縣、沮縣、武都縣、故道縣、羌道縣 陰平郡,東漢設置,原名廣漢屬國,曹魏時改為陰平郡,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從曹魏處奪取,領有二縣陰平縣、平廣縣南中之地  本土南方稱為南中之地,設庲降都督,包括:  朱提郡,東漢設置,原名犍為屬國,於221年,蜀漢改為朱提郡,領有五縣朱提縣、南廣縣、漢陽縣、南昌縣、堂狼縣越巂郡,西漢設置,領有十一縣會無縣、邛都縣、卑水縣、定苲縣、臺登縣、安上縣、新道縣、潛街縣、三縫縣、蘇祁縣、闡縣牂柯郡,西漢設置,領有七縣且蘭縣、談指縣、夜郎縣、毋斂縣、鄨縣、平夷縣、廣談縣云南郡,於諸葛亮南征後,分建寧郡、永昌郡設置,領有七縣云南縣、梇棟縣、青蛉縣、姑復縣、邪龍縣、楪榆縣、遂久縣興古郡,於諸葛亮南征後,分建寧郡、牂柯郡設置,領有九縣句町縣、宛溫縣、漏臥縣、賁古縣、漢興縣、進乘縣、西豐縣、西隨縣、鐸封縣建寧郡,西漢設置,原名益州郡,於諸葛亮南征後改為建寧郡,領有十六縣味縣、存[馬邑]縣、母單縣、同瀨縣、牧麻縣、谷昌縣、連然縣、秦臧縣、雙柏縣、俞元縣、修云縣、滇池縣、同勞縣、同井縣、勝休縣、建伶縣永昌郡,東漢設置,領有七縣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顛沛流離,曲折前進  東漢末年,劉備募兵參加鎮壓黃巾, 數有戰功,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

            29、曹操攻打陶謙,欲奪取徐州,陶謙求救于劉備。

            30、劉備挺身而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均以才疏學淺等推辭了,后陶謙病故,陳登等人迎接劉備,讓他領徐州牧,劉備出于大義,只好接受。

            31、后徐州又被呂布奪去,劉備不得已而依附曹操,與曹操共擒呂布于下邳,后曹操表奏漢獻帝,封為左將軍、豫州牧,然而劉備志不在小,乘機逃脫曹操的控制,斬殺徐州刺史車胄,重新占領徐州。

            32、但是,曹操親自率大軍前來攻打,劉備大敗,勢力集團被打散,關羽被擒,劉備依附袁紹。

            33、后劉備又退至新野依附劉表,荊州人才多歸附劉備,曹操大將夏侯惇、曹仁等率大軍來攻,劉備以其非凡的軍事才能,火燒博望坡,數敗曹軍。

            34、后又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忠心輔助。

            35、后曹操南征荊州,劉備又敗于當陽長坂。

            36、跨有荊益,霸業初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率領聯軍大敗曹操于赤壁,曹操兵敗后,北退還保北方。

            37、劉備乘勢攻取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占據荊州南部四郡。

            38、接著劉備又向東吳借得南郡(主要是南郡的治所江陵),劉備此時占據荊州五郡。

            39、  劉備又乘“劉璋暗弱”,蜀川“賢能之士思得明主”之時,攻占劉璋的益州。

            40、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法正、黃權等人的謀劃下下,北攻漢中,在漢中之戰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又迫使曹操退軍,完全占據了曹操的漢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進位漢中王,使蜀漢政權達到了最為鼎盛時期。

            41、丟失荊州,由盛轉衰  然而,劉備集團錯誤地估計了當時的形式, 隆中決策上說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 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那時的形勢并沒有“天下有變”,關羽卻急于求成,孤軍北伐,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于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后方空虛,東吳呂蒙以白衣記乘機偷襲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荊州后方基地已失,關羽又久攻襄陽不下,也不能打退徐晃援軍,軍心潰散,關羽只好率軍撤退,但是,此時人心離散,士卒逃亡者大半,最后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

            42、  關羽失荊州,導致蜀漢國力衰減,失去進取中原的大基地,徒失一方,隆中決策也就此夭亡,以后,蜀漢攻取中原,不得不從隴西進軍,結果是數十年北伐,一次也沒有成功。

            43、慘敗夷陵,大傷元氣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了魏國,定都洛陽,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后,于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重新建立漢朝,繼續東漢大統,改元章武元年。

            44、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東吳,意圖奪回荊州,但于章武二年(222年)夏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蜀漢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又悔又恨而病倒。

            45、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逝世,謚號為昭烈帝。

            46、支撐危局,無力回天  劉禪庸碌無能。

            47、在位前期, 主要依靠丞相諸葛亮治理國政,蜀漢出現短暫的復興。

            48、然而諸葛亮幾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國,均遭失利,又消耗了國力,諸葛亮最終也病死于五丈原。

            49、  諸葛亮死后,蔣琬和費祎輔政,他們遵行諸葛亮的既定方針他們治國“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團結內部,又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漢維持著比較穩定的局面,保持了蜀漢的安定。

            50、蔣琬、費祎之后,大將軍姜維執政,多次北伐曹魏,但是蜀漢實力弱小,姜維北伐一次也沒有成功,反而消耗了國力。

            51、惑于閻豎,終至亡國  而劉禪自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

            52、至此,蜀漢的基礎已大大動搖。

            53、  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將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阻擊鄧艾。

            54、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魏軍進而逼近成都。

            55、這時,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還在劍閣駐守,毫無損傷。

            56、后主一聽敵軍逼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

            57、急忙召集大臣商議。

            58、有人建議后主逃向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及云、貴部分地區),但那里情況復雜,能否站穩沒有把握。

            59、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孫吳也日益衰弱,自身難保。

            60、光祿大夫譙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納降魏的建議,反縛自己雙手,出城投降鄧艾,并根據鄧艾的命令,下令蜀軍全部投降。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