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訊!他在一封封家書中,匯報著一個個勝利的消息
一組珍貴的烈士家書
■盧潤彩 周艷芝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西柏坡紀念館里,收藏著一組珍貴的烈士家書。烈士名叫何文超(曾用名王超),于1947年12月犧牲在攻打元氏城的戰斗中,年僅15歲。70多年過去了,雖然信紙已經泛黃磨損,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家人的思念和對革命的堅定信念,依然深深地感動著人們。
(資料圖)
何文超烈士生前寫給父母和兄妹的書信,右下為《冀中導報》刊登的何文超家信。資料圖片
1933年1月,何文超出生在河北正定縣南高營村。他的父親王雅波和母親何味琴很早就參加了革命,長期戰斗在晉察冀邊區。受父母的影響,何文超小小年紀就心向革命,積極要求參軍。
1945年,剛滿12歲的何文超來到冀中六分區敵工部當警衛員。1946年秋冬,13歲的何文超參加了解放軍,成為冀中軍區獨8旅第22團第3營第8連的一名戰士。
由于解放戰爭形勢發展迅速,戰斗生活十分緊張,何文超母親與他約定:抽空多寫書信,向家人報平安。何文超從參軍到犧牲近一年的時間里,從來沒有回過家。這些書信是他戰斗經歷和革命心聲的珍貴見證。
1946年12月27日,剛剛入伍的何文超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我們在這里生活很好,每天上政治課、軍事課,借此我可以在軍事上懂得一些,我想在這比在學校里學習的東西還多呢!”“今年的舊歷年又快到了,我們今年雖然不能在一塊過年,可是我想要比在一塊過年還要熱鬧得多。因為我們在前方過著緊張而又快樂的生活,使我沒有一刻不在快樂著!學習著!進步著!”
戰斗鍛煉了何文超的膽量和軍事技術。石家莊戰役中,他沖到戰斗前沿,以柴堆為掩護向敵人喊話。任憑敵人的子彈打得柴堆沙沙作響,他仍鎮定自若地堅持對敵人開展政治攻勢。
參軍后不久,何文超筆下的一封封家書引起了部隊領導的關注。1947年2月9日,《冀中導報》特意刊發了他寫給父親的一封信,以激發部隊官兵戰斗士氣。
何文超在信中這樣寫道:“我們部隊最近轉戰到最前線。現在我們前方的情況是處在向敵人反擊的時期,我們要配合平漢戰役,來大量殲滅敵人。”他還向父親講述了他參加過的三次戰斗的情況:“在這三次戰斗中,鍛煉了我的膽量和軍事技術。以后看吧,我要經常來參加戰斗,并且要把每次戰斗的經過,報告您老人家的。”
何文超在信中沒有流露出行軍的艱難,也沒有描述戰斗的慘烈,只是充滿信心地匯報著一個個勝利的消息。這封信被母親何味琴小心翼翼地從報紙上剪下,并精心珍藏起來。
1947年11月12日,我軍解放了石家莊。何文超寫信向父母報告了這一喜訊:“這次我們配合晉察冀野戰軍把石門(即石家莊)解放了,我們家也隨著解放了,你們一定早就聽見勝利的消息了吧!”“這一連串的戰斗,實在是把我鍛煉得不輕,使我膽量增大了好些,我挨過飛機打又挨過炮打,把我在思想上怕飛機的事又忘了?!薄拔覀儾筷牞F在正休息,估計近幾天又要執行新的戰斗任務——攻打元氏城?!睆男胖锌磥?,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何文超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不料,這竟是他寫給親人的最后一封信。
攻打元氏城是石家莊戰役的一部分。元氏城是石家莊以南約70里的一個城鎮。城墻由大方石頭壘起,異常堅固。敵人在城墻上鑿出密集的槍眼,架上機槍隨時準備射擊。元氏城守敵4000多人,多是流氓、特務、地主。他們無惡不作,極其反動頑固。
17日,冀中軍區獨7旅、獨8旅乘勝對元氏城發動了進攻。面對堅固的城墻,作戰部隊沒有強攻,而是從城墻外一直將地道挖到墻根下,然后把炸藥放到棺材里,通過坑道運到城墻下面。
隨著城墻下幾個炸點的炸藥一起被引爆,四面的城墻都被炸開了二三十米的大口子。濃煙還未散去,戰士們就從這些炸開的口子沖殺進去。
12月3日,是攻打元氏城的最后一天。當何文超端著槍,躍過元氏城南門城墻的缺口時,被敵人打傷腰部。敵人趁機掃射,何文超全身多處受傷,壯烈犧牲。
這是烈士何文超在短暫一生中,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攝于周歲。資料圖片
2018年12月,何文超烈士的妹妹王新生將這些珍貴的書信捐贈給西柏坡紀念館。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何文超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尚且稚嫩的青春,但他勇敢、樂觀、一往無前的精神,永遠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
(本文刊于2023年4月2日《解放軍報》“長征副刊”版,內容略有刪減;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來源:解放軍報公眾號
編輯:向曉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