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教育孩子,這些方法比打管用!快收藏→

            2023-04-30 10:13:07來源:BRTV特別關注

            您聽說過“國際不打小孩日”嗎?

            每年的4月30日都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也被稱為“無巴掌日”,


            【資料圖】

            最早由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發起,

            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

            倡導兒童人權。

            這一天,

            希望沒有人會對小朋友們動手。

            “國際不打小孩日”還有一個口號:

            “請來試試看,

            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

            或者你將會發現,

            今天過后的每一天,

            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或輕或重的體罰,

            被許多家長當做管教孩子的一種方法,

            但承受一切的孩子的身體和心靈

            都會受到嚴重的創傷,

            甚至可能在未來的生活中

            產生暴力傾向等惡劣影響。

            那些被揍的孩子

            后來如何了?

            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個場景:當孩子不聽話或哭鬧的時候,氣急敗壞的家長,經常會隨手抓起身邊可及的“武器”體罰孩子。

            掃帚、皮帶、雞毛撣子……都是最常見的“武器”。

            許多人都以為只是打幾下,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傷害,但其實,“傷害”比大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嚴重……

            2016年4月,陜西漢中一男子體罰其11歲的女兒,用樹枝對女兒的胳膊、背部、腿部等部位進行了長時間抽打,導致女兒死亡。

            2015年4月,有網友爆料稱福建惠安縣城南一幼兒園的小女生被母親毆打。經查,女孩母親稱,女孩在幼兒園不睡午覺,在家也很調皮,一時氣憤,便用鐵衣架打了女兒。

            體罰的后果很嚴重

            后腦勺:可能會引起一些呼吸衰竭并發癥。

            太陽穴:可能會對視神經發育不利。

            擰耳朵:可能會導致鼓膜穿孔。

            打屁股:可能造成孩子脊椎損傷。

            ……

            還有研究發現,在一些遭受父母毆打的孩子身上,會有類似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主要源于爆發性傷害,還會誘發其他心理問題,如極度消沉、拒絕社交甚至自殺、自傷傾向…

            泉州師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曾雅茹表示,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打 ”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但是打,只是暫時抑制問題行為的發生,對問題行為的解決沒有好處,只會讓親子相處關系越來越緊張,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打是親罵是愛?

            絕對不是!

            許多為人父母者發現孩子有壞習慣時,會選擇對孩子大喊大叫,更嚴重的會對孩子大打出手,將“打罵孩子”視為愛孩子的表現。但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動輒對孩子進行打罵,是不尊重孩子人格,不和孩子溝通交流。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對待孩子,

            請多點寬容與耐心,

            多些理性與引導。

            沒有一種愛需要暴力表達!

            最后,父母師長對待孩子,要懂得引導與尊重,傾聽他們的心聲,用寬容和耐心陪伴他們成長。有人說,大人不過是占了年齡、體形、經驗優勢的存在,要論起“做人”來,孩子教給大人的,絕不比大人教給孩子的少。戳圖↓↓從小孩子身上學學生活的態度。

            來源: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警民直通車-上海

            編輯:王歡

            責編:趙欣

            標簽:

            上一篇:【報資訊】共建東西協作種養示范基地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