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熱點聚焦:追著花兒看新疆 | 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

            2023-05-24 16:32:14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五月的塔城,盛放的山花與草原、牛羊、藍天、雪山交相輝映,而居住在塔城地區的29個民族之間,血脈相連、相融共生的“民族團結之花”更是常年盛開。接下來,總臺記者就帶您到塔城市的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哈爾墩社區,參加居民們的“鄰里節 百家宴”。

            哈薩克族的包爾薩克、漢族的炒菜、烏孜別克族的烤包子、俄羅斯族的俄式煎蛋,各家的民族特色美食擺上了長桌,哈爾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小院里熱鬧起來。拉家常、品美食,還有歡快的歌舞,“百家宴”開席了。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阿依霞·司馬克(哈薩克族):這個是我做的,我們塔城多民族的地區,各民族都是姐妹,這個各民族的花。我昨天晚上和面,早上早早烤出來。大家都是花,我們都是一家人,和諧民族團結一家人。


            【資料圖】

            哈爾墩社區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達斡爾等14個民族,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占總戶數的30%以上。從2014年起,“鄰里節 百家宴”成為了當地居民的重要節日,大家會精心準備拿手好菜前來赴宴。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哈力旦·依拉洪(維吾爾族):互相學習一下每家的味道,比如說,俄羅斯家的、維吾爾家的、烏孜別克家的是怎么做的,還可以談談自己家有什么好事,還可以談談最近有什么事情,互相學習,互相交流。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黨總支書記 主任 巴哈爾古力(維吾爾族):音樂一響起來,他們都特別喜歡跳。比如說,我是維吾爾族,我也會跳蒙古族舞、俄羅斯族舞、塔塔爾族舞,漢族舞,還有維吾爾族舞、哈薩克族舞。反正哪個民族的音樂響起來,我們都是不管會還是不會,通過“百家宴”我們都學。

            “百家宴”不僅是美食的聚會,更是溝通的橋梁。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瑪力亞·卡德爾(維吾爾族):大家就是談著自己家里的,愉快的事情我們也說到這,把自己高興的事就分享給大家,大家都一塊兒高興;有啥困難我們也說到這里,大家都一塊兒幫忙。

            多年來,哈爾墩社區各族居民在語言文字、飲食文化、風俗習慣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場景,在多民族家庭的門牌上,還能看到用石榴籽標注的家庭成員的民族數量。在這里,守望相助、共創美好生活的故事,每天都發生在居民們身邊。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曹衛江(俄羅斯族):我們開餐廳的,有時候客流量大的時候,周邊鄰居聽說了,就過來幫著洗個碗、燒個奶茶、烤個饃饃,這樣事情很多的。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努爾卡曼爾·買買提江(維吾爾族):我們家女兒小的時候的衣服都是我們家鄰居互相幫忙做的。去年,我們家丫頭結婚時候,也是我們家周圍的鄰居們過來給我們幫忙做的,褥子、被子、糕點,桌子上擺的那些馓子全是鄰居來幫忙做的。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擺志軍(烏孜別克族):比如說拉個啥東西,這是平房,自己搬不動,鄰居看到都不用你打招呼,自己就跑上來,來來來,我們兩個一塊兒來,幫你搬進去,給你放好,都是平常得很這樣子的事情。遠親不如近鄰,大家非常和諧。

            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居民 木哈帕題·別西克(哈薩克族):我兒子上大學時候,我們那時候有點困難。就是那幾年,有一年冬天的時候特別冷,家里面燒的煤不夠,他們幫我卸了兩噸煤,冬天的時候送到家、卸到家,給我幫的。我們鄰居相處特別好,就是和諧得很,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塊”,我們關系特別好。

            哈爾墩社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塔城地區29個民族“共居一座城 就是一家人”的縮影。塔城地區33萬個家庭中,有1. 1萬戶家庭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組成,民族團結融入在各族居民的血脈里,滲透到生活細節中。

            塔城地區居民 若扎·吾爾肯拜:20多個民族團結特別好,每當過節日的時候,我們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在廣場上載歌載舞,歌唱我們美麗塔城。

            塔城地區居民 席鳳芹:團結也特別好,治安也特別好。我覺得,我生在這塊長到塔城這片土地上,我非常高興。

            塔城地區居民 魏強:感覺挺親的,像兄弟姐妹一樣,你遇到什么困難,大家互相幫忙。

            塔城地區居民 李群:我這個舞蹈隊最少有十幾個民族,不管什么民族,我們在一起都像一家人一樣。

            標簽:

            上一篇:【全球報資訊】建筑中的再生材料:關閉廢物循環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