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楊炳:火海敢沖鋒,“七進七出”爆燃核心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思琦
【資料圖】
從駐守西藏邊防的人民解放軍,到消防隊中的特勤尖兵,他始終站在守護人民群眾的第一線。
在石化泄漏爆燃事故現場,他冒著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風險,深入核心罐區,“七進七出”完成水炮架設、關閥斷料等關鍵任務。
在油罐車碰撞交通事故現場,他冒險鉆進駕駛室,躺在滿是玻璃碎片的座椅上,將奄奄一息的被困駕駛員救出
……
面對一個個險情,他總會向險而行,沖鋒在前。他就是廣東省茂名市消防救援支隊站北六路特勤站班長楊炳。
7月3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向全社會聯合發布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95后”消防員楊炳獲此殊榮。
他坦言:“榮譽代表過去,我們面對的是明天。沒有什么比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更重要,未來,我將以實際行動回饋黨和人民的信任。”
“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楊炳,1995年出生于紅色革命老區茂名化州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他便在村里人茶余飯后的聊天中,熟知了革命烈士們的先進事跡,信仰之種在他的心底悄然扎根。
2013年,楊炳光榮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并在西藏邊防駐守了5年。退伍后,他懷著為家鄉奉獻青春的滿腔熱血,毅然加入了消防救援隊伍。為民干實事、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是他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不變的初心。
正是秉承著這樣的初心,面對一次次險情,楊炳總是向險而行,沖鋒在前。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茂名市鎮盛鎮發生的一起油罐車碰撞交通事故,楊炳回憶道:“當時去到現場,看到油罐車有泄漏,車頭變形非常嚴重,被困駕駛員像‘三明治’一般夾在兩車之間,性命危在旦夕,車內傳出非常微弱的‘救命’聲。”
油罐車很高,且車頭變形嚴重、救援空間小,這給楊炳和隊友們的救援帶來不小的困難。“根據之前救援的經驗,我們準備了很多小方木,那天真的用上了。”楊炳說,通過將方木一點點墊高,他和隊友用破拆工具對車輛進行擴張破拆。然而因為兩車碰撞非常嚴重,破拆和擴張均無明顯效果。
事故救援,時間就是生命。面對嚴重變形的駕駛室和奄奄一息的傷員,為了擴大救援空間,楊炳冒險鉆進駕駛室,躺在滿是玻璃碎片的座椅上操作破拆工具進行破拆和支撐。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救援空間被一點點擴大,“咔”的一聲,擋在傷員前面的橫柱終于被剪斷,傷員隨后被成功救出。
“當時看到被救出來的傷員仍有生命體征,我內心比拿什么榮譽都開心,沒有什么比被困群眾的生命更重要。”而楊炳由于長時間在狹小的空間內救援,出來的時候雙腳已失去知覺,衣服也早就被汗水浸透。
“當時已作好犧牲的準備”
在救援中,楊炳時常與危險相伴。2022年6月,在茂名石化泄漏爆燃事故現場,楊炳主動請纓加入5人“攻堅組”,冒著隨時可能爆炸的風險,深入爆燃核心罐區,“七進七出”完成水炮架設、關閥斷料等關鍵任務。
“當時我們到了現場,火勢非常大,我也害怕,但是作為黨員、班長,我應該沖在第一線,我的心里已作好了犧牲的準備。”楊炳回憶道,當時他和站長一起打頭陣,進入溫度達1500多攝氏度的核心區架設水炮。
由于核心區內噪聲大,他只能和隊友們通過打手勢完成溝通操作。在高溫炙烤下,水炮架設進去的線被烤化了,原本能智能遙控的水炮,只能靠手搖調整水炮角度,讓其對準罐體進行冷卻。
完成水炮架設后,楊炳又和隊友開始同樣危險的關閥斷料任務,手動關閉了134個閥門。經過90小時的生死鏖戰,他和隊友們挽救了9.81平方公里的化工園區安全,阻止了一場重特大災難發生。
楊炳憑借著扎實的救援技能一次次幫助群眾化險為夷,而這源于他日常的嚴于律己、刻苦訓練。大家訓練時他搶著練,別人休息時他繼續練,別人練五遍,他練十遍二十遍。久而久之,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炳瘋子”。
刻苦的訓練也讓他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跨越式提高。2020年,支隊全員崗位練兵大比武,3000米長跑和負重5000米長跑科目中,楊炳以絕對優勢奪得雙料冠軍。
作為班長,楊炳還需要帶隊伍,帶領新訓消防員入門。“穿上消防員的制服,我們要對得起人民群眾,應該真正為老百姓做實事。”這是楊炳經常對新訓消防員說的話。他從嚴帶訓,律己律人,一絲不茍的作風也感染著每一名指戰員。
入隊以來,在各類滅火救援和搶險救災的戰場上,楊炳累計參與滅火戰斗、搶險救援任務600余起,搶救疏散被困人員200余名。當記者問及遇到危險的時刻,你為什么總會沖在最前?他的答案是:“因為我是秉承著初心干這份事業的,純粹的心干純粹的事情,我就是希望為人民群眾多干點實事。”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圖片 | 受訪者提供責編 | 陳詩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