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節點管理助新井投產
(資料圖片)
通訊員 劉 磊
7月18日上午,驕陽似火,熱氣蒸騰。隨著一座密閉多功能罐的起降,石油開發中心勝安管理區鹽斜105新投探井的地面配套工作即將圓滿結束。
連日來,為確保新井提前達產見效,由管理區副經理李翔牽頭組建的黨員突擊隊奔忙在一線現場,搶抓鹽斜106、史斜156、鹽斜105等新井配套進度,全力推進新井投產整體提速。
安全生產指揮中心的閆超、劉建成等突擊隊員們日夜緊盯現場,身上的工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早已習以為常。在做好現場工作的同時,他們還特別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讓隊員們一直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
大家一起動手,積極進行每臺設備、每條管線、每條電纜的安裝和鋪設……在多個施工現場,工作人員雖然忙碌卻井然有序,保持同頻共振,讓人贊嘆他們組織施工的高效。
原來,在李翔隨身攜帶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三口新井的施工運行計劃和進度。他按照節點管理法,倒排時間節點,強化工程地面一體化運行,把每一項流程分割細化,讓每一名業務工程師明確身處哪個節點,職責是什么,目標是什么,該怎么做,多方聯動、一體推進,高效組織現場施工,做到環環相扣、無縫銜接。
如何既保證新井順利投產,又大幅減少資金運行費用?在新井投產之前,該管理區多次組織方案優化論證,編制詳盡的施工設計,并按照項目化運作、清單式管理的思路,提前做好鋪墊,統籌做好墊路、電力、設備、物資的準備工作。同時他們圍繞地面配套建設的難點、堵點,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應對。面對鹽斜106等探井地面配套建設周期長、資金落實困難等情況,他們加大外委轉自營力度,自行鋪設電纜700余米、過路跨溝套管兩處30余米,組對流程管線60余米,縮減建設周期45天,減少外委費用5萬元。
7月20日,新井投產效果初顯,該管理區日交油達125噸,順利踏上月度水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