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科技興稻!慶陽農場打造北大荒“黑色”稻米基地

            2023-08-25 20:41:55來源:央廣網

            8月25日,由北大荒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主辦的黑稻產業暨種業創新大會在慶陽農場有限公司舉行。黑稻種業相關企業、部門及專家學者相聚在慶陽農場有限公司,共謀北大荒黑稻產業與種業創新發展大計。

            2023黑稻產業暨種業創新大會現場(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資料圖片)

            慶陽農場有限公司隸屬于北大荒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三面環山、林草茂密、灌溉水資源豐富。境內有亮珠河、螞蟻河等11條河流交錯相間。

            近兩年,慶陽農場大力實施“科技興稻”戰略,打造北大荒“黑色”稻米基地,為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轉方式調結構 謀劃增盈促發展

            慶陽農場是“北大荒第一犁”誕生地,最早開發北大荒的前輩們曾在這里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慶陽農場也是最早實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的農場,北大荒農墾第一個水稻種植經驗交流現場會在這里開啟了“以稻治澇”的新征程。

            “北大荒第一犁”作為北大荒開發建設的起始標記,已經走過了76年的風雨歷程。在這76年里,慶陽農場歷屆領導班子艱苦創業,知難而進,開發土地面積1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8萬畝,林地面積1.59萬畝。

            過去,在水稻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慶陽農場不斷挖掘黑土地“生金”潛力,擴大水稻種植面積7萬畝,年產水稻3.55萬噸以上,農場水稻種植戶隨著收入的增加得到了“甜頭”。

            然而,好景不長,近兩年,隨著水稻市場價格的回落,給企業增效、職工增收帶來了難題。

            “玉米掙錢,我們改種玉米吧。”“大豆補貼高,我們改種大豆。”接踵而來的提議擺上了農場黨委會的日程。

            “水田基礎設施投入很大,如果改成旱田必定會有損失。”“現在水稻價格低,將來不能總是低,我們挺一挺就過去了。”黨委會上,班子成員各抒己見。

            在黨委會難以形成統一意見的情況下,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學力帶領班子成員廣泛開展調研。調研中發現,原來農場少數職工種植黑稻收入不錯,而且價格比較平穩,比種植普通水稻價格每公斤高出0.3元錢,每畝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黑稻品種(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據了解,黑稻磨出的黑米集色、香、味、營養保健于一身,在市場上備受青睞。黑稻的身價高,對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要求也高。慶陽農場地處完達山余脈張廣才嶺西麓,有天然河流流經場區,農場原始草甸植被發育而成的高寒黑色腐殖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適宜黑稻生長。農場七華里山的山泉水資源為黑稻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保障。

            說干就干,黨委會上班子成員形成了共識。發展黑稻產業,種植“黑珍珠”品種,打造水稻種植“升級版”,建設黑米之都,重振慶陽農場稻米產業雄風。

            抓管理上科技 賦能黑稻示范區

            提高黑稻種植科技“含金量”是慶陽農場實施強場富民計劃的重要手段。

            慶陽農場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黑稻增產增效,引導農戶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業從增收向提高品質轉變,促進家庭農場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鏈接,實現科技進田間賦能示范區目標。

            糧食倉儲庫的黑稻(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今年,慶陽農場著力打造黑稻特色品牌,種植黑稻6萬畝,按照“調優、調新、調特”的原則,主要種植品種以“黑珍珠”為主,并與綏化市雙河鎮綠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建設黑稻基因庫、培育優質黑稻品種品系。繁育了黑10、綠豐黑7、慶研1號等品種。同時,因地制宜開展格田改造,消埂擴池,構建“中間路、兩側池”的標準化格田布局,使耕地田成方、埂成線、旱可灌、澇能排。格田化改造面積共計1500畝,由原來的245個小池子改造為88個大池子,改造后每個池子面積為15-20畝,標準田間作業道4米,增加有效耕地面積28畝,增加收入14000元。

            為了確保黑稻生產高產高效,近兩年,慶陽農場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推進機械化作業,在推廣水稻機插模式基礎上,還加大水稻耕、種、防、收機具和技術推廣,實現了水稻生產全過程機械化,黑稻產量逐漸高產。去年,慶陽農場黑稻種植示范區水稻平均畝產1200斤,今年有望再創新高。

            一望無際的黑稻田(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過去,進入農忙期農戶在田間地頭累彎了腰。如今,在慶陽農場萬畝黑稻田里,插秧機“大顯身手”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插下整齊的秧苗,大大減輕了農戶的勞動強度。

            新技術的使用不僅提高了收益,還減輕了勞動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糧食產量。慶陽農場積極探索將數字科技、智能化引入黑稻種植全過程。今年,農場農業部門經過調研,投資引進了可視化高效監測控制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結合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對稻田進行24小時田地監控、土壤檢測、環境監測、無害除蟲,能夠保證黑稻高產、優質、生態、安全。人們可以在慶陽農場農業服務中心的監控室里看到,幾十幅畫面從稻田傳送到這里,監控人員隨時了解稻田里的情況。走進稻田,還可以看到,先進的監控設備矗立在田間。一位工作人員指著田地說:“這里的智能高清攝像頭和物聯網傳感器,能將視頻和溫度、濕度、陽光、土壤墑情、水稻養分含量等數據傳回后臺,后臺通過分析處理,再科學指導黑稻生產管理。”

            參觀企業(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據介紹,這套系統各項數據通過5G傳送,不僅傳送量大,而且傳送質量非常好。不僅如此,慶陽農場稻田的施肥和殺蟲都是通過無人機進行,一方面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讓農戶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無人機智能化設計,實現了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精準化,不但降低投入成本,還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產出效益。

            科技賦能實施節水灌溉新技術。傳統灌溉的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水資源利用率低,無法監控等問題。慶陽農場研發了無線智能灌溉系統,應用了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能實現對灌溉設備的統一管理和遠程控制,結合自動氣象站,可在手機端、電腦端查看灌溉數據和環境信息,具有節水,高效,節省人工的特點,精準調控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10%-20%。

            興產業拓市場 抱團營銷增效能

            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聯合發展,為慶陽農場拓寬增收“稻”路奠定了基礎。

            今年,慶陽農場大面積推廣黑稻種植,建立起了以農業服務中心和各作業區農技員為骨干的水稻種植專業科技隊伍,手把手將黑稻種植技術傳授給農戶。與地方中和鎮結成黑稻種植、銷售利益共同體,提供技術咨詢、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等服務。農場組織科技特派員到中和鎮村屯的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并開展黑稻優質品種的引進與試種示范。目前,慶陽農場已建成了全國較大黑稻種植基地,帶動省內區域周邊部分農民種植黑稻面積40余萬畝,其中輻射帶動延壽、方正、尚志等周邊縣域農村種植黑稻20萬畝。

            張學力介紹:“我們以‘小切口’推動‘大戰略’,引導農戶以市場為導向,種植優質黑稻‘黑珍珠’,通過盤活資產、工廠化深加工、建立產業聯盟和抱團營銷的方式,形成黑稻種植以銷定產、資金快速回籠,實現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黑米食醋(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去年,慶陽農場整合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出了一條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黑稻產業鏈。盤活了3個糧食倉儲庫,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可儲存糧食2.5萬噸。配套日處理糧食300噸烘干塔一座,購置高端黑米生產加工、自動包裝設備各一套,日可生產加工黑稻30噸。農場先后與北大荒米業集團、銀鷺集團、黑龍江和糧農業公司、黑龍江君眾新能源科技公司、方正縣稻之道農業發展公司、昕奇源米業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收儲黑稻350噸、加工390噸。

            黑米煎餅(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今年,慶陽農場圍繞拓市場、強營銷大做文章。與北大荒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北大荒集團信息產業中心、北大荒食品集團通力合作,共同啟動北大荒黑米交易中心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對資源、資產、渠道、人員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建立黑米產品溯源、交易信息發布、現貨交易、金融服務等新業態,促進線上、線下營銷同步融合,助力稻米產業做大做強,高效推進稻米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使黑稻從種子繁育,黑稻種植、收儲、加工、分級包裝、運輸形成一體化供應鏈,最后直達百姓餐桌。

            黑米茶品鑒(央廣網記者龐淼 攝)

            據悉,慶陽農場以高端黑米營銷為突破口,打造出的“地依犁”品牌“黑珍珠”系列產品,已遠銷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河北、福建等地。農場與科研單位和企業精誠合作,不斷拓展黑米新產品研發,通過黑米精深加工推出的黑米系列衍生品已經投放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慶陽農場黨委善于謀劃、敢闖新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一流,正在以奔跑的姿態,沖刺在產業振興的賽道上。

            標簽:

            上一篇:火的筆順 正確(火的筆順)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