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00后女孩的“生命接力賽”!
【資料圖】
11月10日早上,記者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的采集室里,見到了2001年出生的劉思佳,在當天,她成為了合肥第145例、安徽省第82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她用一次次溫暖的行動,為陌生的生命點亮了希望之光。
故事的開始,還得從校園里駛來的一輛獻血車說起。那時,在銅陵上大一的劉思佳陪著室友前去無償獻血,當看到針頭扎進室友手臂時,她心中產生了畏懼,終究沒能鼓起勇氣參與無償獻血。
但獻血現場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科普宣講,卻在她心里埋下了善意的種子。“萬一配型成功了,就能救人家一命,挨幾針又算得了什么呢?”抱著這樣的想法,她毫不猶豫地留下了自己的血樣,并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完成無償獻血。
自那以后,劉思佳便將無償獻血這件事放在了心上。她主動打聽,前往學校附近的血站。“既然是能幫助別人的好事,就應該堅持去做。”盡管對扎針的恐懼依然存在,但她沒有退縮,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無償獻血,捐獻了300毫升。
漸漸地,無償獻血成了劉思佳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半年的獻血間隔期一到,她就會約上室友一起去獻血點獻血。談及堅持的動力,她淡然一笑,“其實動機很簡單,我現在積極獻血,以后萬一親人需要用血,也能更方便,而且這也是幫助人的事情。”如今,她的獻血總量已經超過了2000毫升,還拿到了屬于自己的愛心卡。這張卡片不僅是榮譽的見證,更是她愛心堅持的勛章。
畢業后,劉思佳來到合肥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直到一通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讓她平靜的生活泛起了漣漪。當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時,劉思佳不敢置信:“這么小的概率,竟然真的配上了!”
她第一時間就想同意捐獻,但又顧慮到父母可能會擔心,于是決定先和家人溝通。當天劉思佳便和父母電話聯系了。果然,父母心有疑慮,但經過劉思佳耐心地科普,父母最終被她的善良與堅持打動,母親更是在她住院捐獻期間全程陪伴,給了她最堅實的支持。
在工作單位里,劉思佳只告訴了主管和同期的同事關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他們紛紛為她點贊,直言“哇塞,好勇敢”“太善良了”。面對這些稱贊,劉思佳卻十分淡然,無論是堅持無償獻血,還是義無反顧地捐獻造血干細胞,在她看來都“沒做什么特別的事,只是一件平常的、該做的事”。
11月10日上午,劉思佳躺在醫院的采集室里,想到遠方素未謀面的患者,她輕聲送出了最真摯的祝福:“聽說你是一個10歲的小患者,希望你以后好好活著,好好長大,去感受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合報醫點通融媒體工作室? ?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唐萌/文 高勇/圖
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