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專家:美麗中國建設,四川位于第一梯隊
9月30日上午,“中國式現代化引領美麗四川建設座談會”在西昌舉行
2024年9月30日上午,由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涼山州人民政府和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共同舉辦,“中國式現代化引領美麗四川建設(西昌)座談會”在西昌邛海賓館舉行。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王菲,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唐利民與會。
涼山州人民政府州長阿石拉比、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岳東、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崔志偉分別致辭。座談會上,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會長、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唐利民發布了《中國式現代化引領美麗四川建設西昌實踐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美麗四川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確了發展路徑。近年來,四川省圍繞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目標定位,從制度安排、筑牢環境質量根基、厚植良好生態本底以及增強綠色動能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實質性成效。目前,四川正從“高標準開展試點示范、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健全保障機制”三個方面作為重要發力點,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
報告指出,四川獨特地形地貌以及183個縣(市、區)各具特色的自然稟賦、歷史文化,使地方實踐路徑不盡相同加快探索“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四川建設之路成為必然。西昌市圍繞“國際生態園林歷史文化名城”戰略目標,以“生態立市、文化興市、產業強市、治理優市”為戰略基點,以生態建設為工作主軸,形成了“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筑牢西昌生態根基”“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做大做強美麗經濟”“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生態田園城市”“加大傳統文化保護,守護西昌文化根脈”等八大路徑,探索出了符合地方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范式。報告同時對推動美麗西昌建設提出了“打響西昌文旅康養城市品牌”“打造區域協同融通發展高地”等建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所長董戰峰現場做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思路與重點任務》報告。董戰峰表示,美麗中國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詩意表達,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目標,與生態文明科學內涵一脈相承。各地落實美麗中國建設要求,積極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城市樣板。在美麗中國建設進程評估中,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位于第一梯隊。浙江省原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單錦炎以安吉縣建設為案例,分享了浙江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寶貴經驗。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以《美麗四川建設的四個錨定和兩個考量》為主題進行了專題演講。
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曾義平,省政府參事室參事、一級巡視員夏華祥,省同城化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成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省縣域經濟學會駐成都市聯絡處主任尹宏,資陽市政協副主席李興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當代縣域經濟雜志社社長楊彪,以及15個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縣(市)、7個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培育縣(市)及其所在市(州)的有關領導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等近200人參加了會議。在會議前一天,全體與會人員前往西昌大石板古村、邛海濕地公園、好醫生藥業集團進行了實地調研。
現場精彩回放——
美麗四川建設的四個錨定和兩個考量
四川地處長江上游、西南內陸,是我國唯一定義的中國發展戰略腹地,這一定位源于其獨特的地理、資源、產業和歷史傳承等多方面優勢。“美麗四川”包括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綠色發展、城鄉建設、文化傳承、社會建設、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但目前每個方面都仍存在一些問題。
建設美麗四川,要堅持生態優先,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堅持綠色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堅持文化傳承,提升四川文化軟實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同時堅持四個錨定與兩個考量。錨定國家發展戰略腹地謀劃生產力布局,打造韌性安全現代產業體系;錨定成渝經濟圈戰略,與重慶合力打造中國經濟新增長極;錨定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四川打造成西部經濟的領頭羊;錨定四川特殊生態地位,將四川省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先行區。考量民生福祉和社會和諧,加強社會治理,發展社會事業;考量四川優秀的傳統文化,強化四川善于創新、敢于擔當、勇于犧牲的精神內核。
涼山州人民政府州長 阿石拉比
涼山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和水土保持區,也是我國重要水源地。完善行政處罰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年度工作規程等制度,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降碳減污貨幣增長,持續筑牢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堅決保障生態環境質量。
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天府畫卷
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 崔志偉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民族未來,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地位重要。四川省委、省政府自覺肩負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2022年印發了《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是西部地區第一個出臺美麗中國建設地方實踐規劃綱要的省份。巴蜀大地正在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天府畫卷。相信此次座談會通過深入交流探討美麗四川建設的實踐路徑與經驗做法,將為助力四川加快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積極貢獻。
四川生態本底更加靚麗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李岳東
四川是長江與黃河兩大母親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在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加快美麗四川建設,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發了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3年全省確立15個先行縣市和7個先行試點培育縣。21個市州加快編制美麗四川建設地方規劃,積極探索各美其美的實踐路徑。
去年四川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在全國的總體排名中排名上升了三位。今年1月和8月全省pm濃度同比下降了8.1%,污染天氣同比減少14天。優良天數率同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大氣環境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進一步改善。全省203個國考水質斷面的優良率。同比增長99%,又上升一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在去年較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良好勢頭。西昌邛海等入選國家第二批美麗河湖的優秀案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49個,數量居全國第三位。今天的四川生態本底更加靚麗,一幅幅美麗四川的絢麗畫卷正在陸續展開。
美麗中國建設,四川位于第一梯隊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所長董戰峰
美麗中國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詩意表達,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目標,與生態文明科學內涵一脈相承。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的階段目標體現在覆蓋面廣、改善度大、協調性強、認可度高等四個標志。
各地落實美麗中國建設要求,積極打造美麗建設省域篇章、城市樣板。美麗中國建設進程評估中,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位于第一梯隊。美麗四川建設圍繞建設成美麗中國先行區、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高地、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實驗區、中國韻·巴蜀味宜居地等戰略定位,從空間格局、美麗家園、綠色經濟、宜人環境、自然生態、巴蜀文化、治理體系等7個方面構建了美麗四川建設的指標體系。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美麗四川建設的重要單元,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大工程。當前美麗四川建設的重難點依然在農村。相信通過強化美麗四川建設系列實施保障,一定能書寫出更多的美麗四川好故事。
著力惠及民生,共享綠水青山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單錦炎
堅持"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始終堅持把富民便民惠民為民謀利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經營美麗,創造美好生活。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以美景富民,推動美麗鄉村從規劃建設美向產業發展美提升、從注重項目建設向注重經營管理轉變、從賣資源向賣風景轉變。以成果惠民,圍繞"生態建設全民參與、生態成果全民共享",深化生態鄉鎮、生態村居以及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美麗村落、美麗家庭、美麗校園等美麗細胞創建,努力讓群眾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嘗到甜頭、得到實惠。
專題/姜軍 圖/黃世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