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動態:科技向善 標準護航
【科學隨筆】?
作者:齊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大會暨標準發布會上,發布了干細胞領域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干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以及另1項國家標準和7項團體標準,為干細胞研究、臨床應用和行業發展制定“準則”。
為什么要制定這些標準?筆者認為,引導科技向善,是標準制定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這把“雙刃劍”難以駕馭的重要原因,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規范規則制定的速度,二是科技取得顛覆性突破的方向和領域難以預測,特別在社會這個復雜系統面前,僅憑經驗進行前瞻,無法讓我們準確預測哪些突破會在什么方面對生產生活發生重要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因此,也就不能準備周全。
干細胞研究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很多不確定性的新興前沿領域。近十幾年來,干細胞研究可以說是最“火”的領域,不僅“火”在研究,更“火”在應用——干細胞處于細胞系起源頂端的最原始細胞,能夠分化產生某種特定組織類型的細胞,不僅是揭示生命奧秘的一把重要“鑰匙”,也在重癥免疫缺陷、遺傳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組織器官的培養和移植、新藥的研發和篩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然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干細胞領域、特別是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在公眾“看不見”的場景中,例如什么樣的干細胞能夠用于人類疾病的治療?如何制備、培養、保存干細胞?干細胞形成組織,需要遵循什么樣的標準?要達到何種程度才能應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相應的規范,也就談不上約束,安全性也就無從談起。
在公眾“看得見”的場景中,比如臨床應用,問題更容易理解。例如,有些個人和機構在未經倫理審查、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干細胞用于腫瘤等疾病治療,引發了許多后續問題。更有甚者,打著干細胞的旗號坑蒙拐騙,干細胞美容、干細胞養生、干細胞治療等騙局層出不窮,不僅讓消費者受到經濟損失,更可能會損害健康。
這些問題不僅會阻礙干細胞產業的發展,更會混淆公眾對干細胞科技的正確認知、消耗公眾對干細胞應用的信心。這樣的結果,必將反噬干細胞基礎研究,干擾科技工作者的正常研究進程。
規范研究和行業發展,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用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的話說,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我國在干細胞領域率先制定相關標準、并引領國際標準的制定,不僅能夠規范科研實踐、規范倫理標準,更對科研成果轉化和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早在2017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標準工作委員會就發布了我國首個干細胞團體標準《干細胞通用要求》;2019年又發布首個人胚干細胞產品標準《人胚干細胞》;2021年發布了人《造血干/祖細胞》《原代人干細胞》《人誘導多能干細胞》等6項干細胞與功能細胞產品標準。日前,又發布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干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以及另1項國家標準和7項團體標準,包括多能性干細胞的基本要求、干細胞及其倫理研究、功能細胞、類器官、外泌體等方面。
這些標準的制定,讓科研與生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將在規范干細胞科學研究和行業發展、保障受試者權益、促進干細胞轉化應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由我國科學家引領國際標準的制定,也有助于布局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助推我國干細胞研究和行業站在國際最前沿。
的確,這樣的標準可能會讓某些人或機構感到“不舒服”“不方便”,有些標準也并非強制性標準。但我們應該明確,沒有任何欲望可以凌駕于生命之上;我們應當知道,這些經過無數實驗、討論和磨合才成就的標準,是尊重生命的底線、是保衛健康的屏障。我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從業者,都應該秉承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理念,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行業規范、技術標準和規章制度。唯其如此,才能引導科技向善,增進和維護人類福祉。
干細胞相關標準的發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我們期待更多標準的陸續出臺。這也為其他新興前沿科研領域提供了借鑒——只有自覺地踐行、引導和加強行業自律,才能促進和維護領域的健康發展,才能保障國家科技和產業的卓越進步,才能讓科技始終沿著“善”的道路行進。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9日?16版)
標簽:
- 01 國家溯源管理平臺:助力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 02 上海第三批集中供地24宗底價成交 中止價進入“一次報價”
- 03 總投資不低于60億元!四川招引重大產業化項目跑出“加速度”
- 04 租房投訴多多地出新規 住房租賃市場問題猶存保障租戶權益規范租房市場
- 05 山東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 推動金融機構盡快放貸
- 06 山東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內生動力全面增強 核心產業占比超過6%
- 07 最高立省30元!福州發放3000萬元商貿消費券加速回補回暖
- 08 大連將推進25個樞紐場站建設 強化數字賦能推進綠色智慧港口建設
- 09 當前熱文: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云上文物”展示平臺即將上線
- 010 環球熱文:150畝基地只是勞動教育的一種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