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業界 > > 正文

            遼寧發布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 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247.1億元

            2022-09-23 13:39:55來源:遼寧日報

            日前,遼寧社會科學院發布最新的《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22)》,又稱“2022遼寧藍皮書”,這是遼寧社會科學院連續推出的第27本有關遼寧省經濟社會形勢分析的年度性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2021年遼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省經濟呈現“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遼寧增加民生投入,改善民生福祉,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并在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顯著提升等7個社會發展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2%

            2021年以來,遼寧積極應對局部疫情對生產生活的沖擊,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受上年基數的影響,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呈前高后低的態勢。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遼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8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461.8億元、10875.2億元、1424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4.2%、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026元,同比增長6.4%。

            消費市場方面,2021年,遼寧疫情防控措施得力,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政策統籌穩步推進,疊加“五一”、暑期和“中秋”小長假帶動,消費市場活力持續保持,多數商品品類保持增長勢頭。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83.9億元,同比增長9.2%。

            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247.1億元

            2021年,遼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247.1億元,同比增長7.0%,新增就業49.5萬人,占就業總人數的70.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71.2%。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119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513億美元、進口額682億美元。

            截至2021年底,遼寧新增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7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多家,新增瞪羚企業215家、雛鷹企業798家。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1元

            為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遼寧儲備30萬個大學生就業崗位,已經實現24.86萬高校畢業生就業。截至2021年11月,遼寧各級人社部門幫助7.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遼寧2021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1元,比上年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較上年明顯恢復。

            2021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分類別看,交通和通信類上漲4.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3%。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復工復產的有序開展以及正常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居民需求得以充分釋放,相關消費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1%,醫療保健類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降0.7%。同樣地,由于相關產品與服務供應水平的恢復與提升,居民對于生活必需品類和藥物保健類消費品的需求更加趨于理性與平穩。

            教育方面,響應國家“雙減”政策,遼寧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全省新增優質惠普幼兒園學位62917個,其中,公辦學位35816個、優質惠普民辦學位27101個。

            健康遼寧建設持續推進,全省現已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41萬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近75%。

            應對人口老齡化,截至2021年末,遼寧共有2217家養老服務機構、20.6萬張床位,新建成20個示范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全省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61.66%,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床位達4.77萬張。

            民營經濟企穩回升成為突出亮點

            2021年遼寧省市場主體總計444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321萬戶,占全省市場主體總量的72.3%。全年新增市場主體73.52萬戶,同比增長21.57%。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細胞,遼寧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2021年,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607.6億元,同比增長22.3%,占全省稅收的52.5%。遼寧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營商環境是培植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的根本保障。2021年,遼寧省大連市、沈陽市營商硬環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遼寧取消下放調整省級行政職權事項2262項;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間縮減80%,全省一網通辦實辦率超過75%。

            遼寧通過項目支持、資金獎補等方式大力發展“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2021年,遼寧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突破1.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家,“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累計3181家。

            此外,遼寧省重點對57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精準施策,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帶土移植”形成合力,為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依據。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00家

            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效應明顯,高新區經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21年遼寧19個省級及以上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05.3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高于全省3.9個百分點;公共財政收入達到410.3億元,同比增長13.6%。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遼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2021年遼寧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778.6億元,同比增長20.7%,其中鞍山、盤錦、丹東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大幅增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目前省內轉化科技成果超過4000項,本地轉化率達到53.6%;已促成“帶土移植”技術合作項目161項,落地創辦企業項目57項,“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101項

            遼寧高度重視科技型企業群體培育和壯大。2021年,遼寧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500家,增長32.5%,總數達到140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00家,增長15.7%,總數達到8000家。2021年,遼寧雛鷹、獨角獸企業數分別達到2682家和15家,分別增長42.4%和50%;

            沈陽10年間新增92.16萬人

            近10年來,遼寧人口總量從2009年達到峰值的4256萬人,到2019年的4190萬人,總體上呈下降的趨勢。遼寧省男性女性的性別比為99.70∶100,相對于“六普”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首次出現女性多于男性的情況。

            2020年遼寧常住人口為4255萬人,戶籍人口為4165.9萬人,仍為人口凈流入狀態。其中沈陽、大連人口凈流入趨勢較為明顯,沈陽10年間新增92.16萬人,大連10年間新增76.04萬人。

            工業文化全方位發展初步形成

            截至2021年底,遼寧省已被累計認定12處國家工業遺產,總數位居全國第三。這些工業遺產在全國范圍內均具備典型的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

            工業博物館是國際上工業遺產保護的普遍模式之一。截至2021年底,遼寧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遺產)博物館有中國工業博物館、鞍鋼集團博物館、撫順煤礦博物館、沈陽鐵路陳列館、沈飛航空博覽園、沈陽老龍口酒博物館、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沈陽造幣博物館、遼寧卷煙工業史館等。

            與此同時,遼寧的工業遺產型文創園進入快速發展期。以沈陽市為例,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沈陽市已陸續建成了10余家工業遺產型文創產業園。例如,1905文創園就是沈陽工業遺址改造中最為成熟的開放式藝術空間,在既有建筑保護、工業文化弘揚、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都比較突出。

            標簽: 高校畢業生就業 遼寧科技型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 高新技術企業 工業遺產型

            上一篇:江蘇南京: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疏通經濟“毛細血管”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