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環球報資訊】【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青海“風光”正好

            2022-12-16 06:43:34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青海單元,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光風電互補綜合展示沙盤格外引人注目——轉動的風機、整齊的光伏電板、奔涌的黃河……伴隨著清潔能源輸送通道閃爍的燈光,“綠電”被送到千家萬戶。

            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青海單元展出的龍羊峽水光風電互補綜合展示沙盤,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王湘琳攝/光明圖片


            (資料圖)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豐富的光熱、風能、水能和廣袤的荒漠化土地等資源,為其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創造了獨特優勢。

            正午時分,記者來到海南州生態光伏發電園區,登上高高的瞭望塔,成片的光伏電板在陽光映照下格外耀眼,如青海湖一般綿延至天際。

            “今年6月,海南州‘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園區’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工作人員邱晨介紹,目前已有超過60家光伏企業入駐園區。

            “太陽落山了,如何發電呢?”記者問。

            “在距離塔拉灘40多公里處,便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邱晨指著遠處說,“光伏只能白天且晴天時發電,當天氣變化或晚上的時候,我們就利用龍羊峽水電站實現水光互補,通過電網調度系統自動調節發電模式,以減少天氣變化對光伏電站發電的影響,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源。”

            憑借一條大河、一片荒漠,青海建成了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也為青海正在實施的、全球首個1000兆瓦的水光風多能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建設奠定了基礎。

            “綠電”發得出來,還要送得出去。2017年開始,青海每年實施“綠電”實踐活動,從“綠電7日”到“綠電5周”,青海連續6年刷新并保持著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

            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黃河源頭第一縣——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每年的供暖期長達11個月,取暖是當地群眾生活的頭等大事。2017年8月,瑪多縣“綠色生活”大門開啟。走進現在的瑪多縣花石峽鎮藏文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再也不用戴著棉手套上課,老師們也不用每天晚上去學生宿舍照看火爐……

            從三江源頭到中原大地,青海“綠電”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大。

            2020年7月,青海-河南±800千伏青豫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式啟動送電,通過“電力天路”,青海累計向河南輸電達300億千瓦時。如今,“青電外送”工程覆蓋河南、山東、江西、上海、重慶等13個省市。在不少內地家庭,燈還是原來的燈,驅動電燈照亮客廳的電已是來自青藏高原的電。

            據統計,2016年至2021年,青海累計外送電量896.74億千瓦時,其中外送清潔電量837.95億千瓦時。2021年外送清潔電量203.55億千瓦時,規模是2016年外送清潔電量21.3億千瓦時的近10倍。

            如今的青海,綿延數公里的光伏電板熠熠生輝,高聳的“風車”晝夜旋轉,滔滔黃河奔騰而下迸發巨大能量……追光捕風、多能互補,青海將無限的風能、光能、水能轉換為發展的不竭動力,用實際行動證明清潔能源發展的廣闊前景。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6日?04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