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創造城市美好生活
【專家點評】
作者:楊貴慶(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應落實于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品質的行動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人居環境整治”進行了明確強調,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們將著力消除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創造城市美好生活注入不竭動力。
近十年來,我國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宏觀層面,構建了區域整體發展的戰略格局,例如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帶的城鎮群發展奠定了重大基礎設施條件。在中觀層面,促進了城市功能和空間的布局優化,例如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等規劃建設,標志著我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達到新高度。在微觀層面,方便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15分鐘生活圈”導則的制定實施,促進環境基礎設施全覆蓋,解決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四川成都等城市社區規劃師融入老舊城區居住地進行改造,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開展社區微更新,福建莆田將文化保護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等案例,都切實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
應當看到,我國城市人居環境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我國對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但由于人口規模巨大、城鎮數量眾多、區域發展不平衡,要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高質量人居環境建設,任重道遠。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居民對人居環境品質的要求日益高標準、多樣化,不僅是物質層面需求增加,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提升。在數字技術普及的今天,環境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的智能化水平迅猛發展,對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的建設和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未來,可從下列角度不斷提升城市規劃設計的水平與效果。
加強區域協調,促進城鄉統籌。通過編制各層級國土空間規劃,優化布局區域性重大環境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消除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城鄉要素雙向平等流動奠定格局。
倡導社區參與,實現共治共享。通過推廣城市社區規劃師制度,在舊城更新改造過程中注重營造公眾參與社區規劃的良好氛圍,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讓百姓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得以精準解決,最終實現人居環境建設的共治共享。
重視賡續文脈,倡導人文關懷。人居環境既有物質性內容,又有非物質性內容。除了要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的物質條件,還應不斷提升人居環境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體現對各類人群,尤其是老少人群的人文關懷。我國不少城市都有歷史傳統街區,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傳統街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條件亟待改善。此時,尤其要重視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既要在保護歷史街區的基礎上改善人居環境、保障民生,又要在保障民生的目標下保護歷史街區,讓城市人居環境的歷史性和現代性共存共生。
總之,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后,應當通過高質量實施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為創造城市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張景華、周洪雙、王思敏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21日?07版)
標簽: 人居環境
- 01 環球視點!“一”起向未來——中國引領生物多樣性大會進程掠影
- 02 生活越來越“敞亮”——后山村振興記
- 03 天舟五號成功釋放“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
- 04 快資訊:市場監管總局將嚴查三類涉疫藥品、醫療用品違法廣告
- 05 今日快訊:養車更便宜,動力升級還省油,新款帝豪每月養車要花1500元?
- 06 【全球熱聞】長著一副理想的前臉,內飾卻像奔馳,現代真會玩
- 07 熱消息:新款君越/雅閣亮相工信部 中級車市場又要地震了!
- 08 當前觀察:布加迪再預告新車,會是電動車嗎?
- 09 當前信息:中工說案丨第八十二期:男子虛報學歷被辭!以“能力匹配”將公司告上法庭,法院這樣判
- 010 環球焦點!比亞迪技術加持!豐田bZ3不到1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