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熱消息:光明日報大觀版:又見“歲寒友”
【青春薈】
作者:王加婷(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
(資料圖片)
1
歲暮天寒,忽覺時光匆匆,365天已在生活中沉沉謝幕。舊時人家用日歷牌,一日過了撕一頁,那厚厚的一層便是已逝的時光。
買了幾枝蠟梅,高高的枝條不著一葉,密密匝匝,有些含蕊未開,有些已粲然綻放。取出朋友贈予的陶器,插上一枝,其余留白,蠟梅枝條略微傾斜,放于室內,有一種清逸的氣象。水果三四洗凈,置于碟上,宛若清供。凡是愛好花木的人,總希望有花可看,尤其是供在案頭,可以朝夕對坐。“朝暮一瓶花,斗清不斗奢”,“不遠行而得自然”。
蠟梅與梅花因外觀、花期、香氣相近,常被混淆。其實,二者在植物分類上完全沒有關系。《范村梅譜》云:“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蠟梅因在臘月開放,又名臘梅。
金黃的蠟梅花配鮮紅的天竹果,是傳統歲朝清供的搭配。周瘦鵑寫過一篇《歲寒二友》:“昔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松、竹原是終年常備,而歲寒時節,梅花尚未開放,似乎還不能結為三友。倒是蠟梅花恰在歲尾沖寒盛開,而天竹早就結好了紅子等待著,于是傾蓋相交,真可稱為歲寒二友。”
汪曾祺用作清供的蠟梅則枝大花繁。“我家舊園有蠟梅四株,主干粗如湯碗,近春節時,繁花滿樹。……初一一早,我就爬上樹去,選擇一大枝——要枝子好看,花蕾多的,拗折下來——蠟梅枝脆,極易折,插在大膽瓶里。這枝蠟梅高可三尺,很壯觀。”這樣的清供不扭捏。
日本花道大師川瀨敏郎用蠟梅插花,追求一種“侘寂”感。作為歲暮時插的花,孤寂的姿態是基本要素,但也不能過頭,要讓人想到冬日清澈的天空、凜然的姿態。蠟梅插花的要領與梅花相同,但與梅花相比,更重視表現枝條的線條美。因此,選枝很重要。帶著花蕾,有著高潔姿態,能表現其凌駕冬日凜冽、吐放清香的枝條,是完美的花材。插花作品中的這種枯寂感表現了日本人恬靜和空寂的審美意識。
蠟梅在不同光線下的姿態,無論我怎樣努力描寫,好像也難以表達那一刻體驗到的愉悅。早晨,自夜眠、夢境回歸,瓶中的花佇立在淡淡的日光里,靜候于此。黃昏,太陽的金光撫弄,投影在花朵上,它仿佛在冒出一個新的花骨朵。懷著熱忱,我窺探每一個細微的過程。在這樣的時光里,我對自然界微妙聲響的敏感又回來了:窗外的鳥鳴、風吹過樹葉的聲音、空氣的每次顫動……
與蠟梅對視時,想起那年冬日去法喜寺。
嵐光山影,夕照鐘聲,有僧人在漫山的松林與紅葉間時隱時現。寺院依山筑屋,儼然有序,極莊嚴肅靜的氣氛。及寺則豁然開朗,階下一池如鏡,意境幽絕,庭院間有蠟梅一株,發花繁密,香氣四溢。梅花以暗香著稱,蠟梅則以清香聞名,艷而不俗,馥郁且清。這香氣似乎融合了一些回憶——有時候讀詩會如此,聽音樂也如此——仿佛突然有什么閃現。
夕陽下,墻上映了蠟梅的影子。疏影,淺影,斜影。半截墻,蠟梅披著一些碎影,獨行其間。“美,不存在于物體之中,而存在于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以前讀《陰翳禮贊》,感嘆在朦朧的微光里,物之美發揮到極致。現在想來,古人對此早已深諳于心。
寺廟內外,蠟梅飄香,心脾俱清。進入堂內,推開木門,“嘎吱”一聲長響——真靜呀。
2
蠟梅通常在歲暮盛開,梅花緊跟其后。二者皆在最凜冽的天氣里綻放,可謂“歲寒友”。開在百花之先,先天下而春,是“歲寒友”的可愛之處。
梅花的種類有十幾種,大多種在小橋溪畔或松竹叢中。鄭逸梅寫道:“吳中滄浪亭畔的可園,臨水有透骨紅,一般詩人雅士都去觀賞。聞周瘦鵑移植一株在他的紫蘭小筑中,今已高及人肩了。又吳中鄧尉山繞坡都是梅,稱為香雪海。又虎丘冷香閣下也有數百株梅樹。此外如杭州的孤山、西溪,都以梅花著名,超山更有宋梅,令人低徊留戀不止。”
梅遺世獨立,不把力量強加給世人,也不展示堅實性或者生命力,好像天生不與世俗為伍。金農的墨梅畫中就有一種“冷淡”氣質,題言:“梅花有冷癖,其性執且拗。華床與髹幾,都廬非所好。盤根托籬落,狀乃現孤峭。或橫冰雪中,精神逾清妙。”既身處廣大的生活中,也在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這種美在于某種“冷漠”,拒絕任何形式的嘩眾取寵。淡泊空靈,是禪的最高境界,既有澄澹的寧靜,又有綿邈的情韻,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陶庵為了表明自己的孤傲絕塵,造了一間梅花書屋。書屋是在原先倒塌的老房子基礎上加高地基而修建的,四周栽植了海棠、薔薇、牡丹和梅花等名目眾多的花木,伴以假山湖石、涼棚花臺。
明末的葉紹袁,國破之際到杭州山中削發為僧,三年之后,貧病交加死于荒剎。讀他的《甲行日注》:“十五日,丁巳。晴,暖。往舊館折梅花一大枝,奇峭古拙;崇孫又覓得紅梅花,水仙花,同插瓶中。空山蕭寂,晚步庭階,深負明月。”以最簡單最淡漠的退隱方式完成生命的圓滿。
3
桌上一本《一日一花》,寫于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后。“大震災后一月有余,我看電視新聞時,畫面映現出廢墟的大地上草木萌生、鮮花綻放的災區遲到早春景象。然而,最打動我的是人們凝視著鮮花時的燦爛笑容。”于是災后,川瀨敏郎每天去尋訪山野間時令的花葉,歷時366天,一日一花,日日與之相對。在山間,那些枯萎的花、被鳥蟲咬食過的葉片讓他體會到了生命的堅韌。
他在書中寫道,日本用“生花”這一詞語來表示插花。“生”即“生命、活著”的意思。我們在插花的過程中,被心靈之花所滋養并回歸自然。應時節而生、隨時節而不同的花,提醒人們專注于當下,在微小的日常事物中,領略深遠的世界。
世間須有花兒盛開,須有希望在遠方。正是為此,我們來到世間。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1日?16版)
標簽:
- 01 天天速遞!乘聯會:2022年乘用車累計零售2054.3萬輛,政策增量貢獻顯著
- 02 精選!新年展望,馬自達6搭3.0T直六,大眾ID.7或年底發售
- 03 全球快訊:寶馬2022年在華銷量超79萬輛 純電動車同比增長91.6%
- 04 全球熱文:特斯拉股價大跌,再跌20%就能抄底 | 汽車商業評論
- 05 環球快消息!唱出質樸真情,定位暖心聯歡 《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完成第三次彩排
- 06 國六B汽油口碑崩了,乙醇汽油在東三省為什么不合適?
- 07 新春送福12禮!廣汽三菱全新歐藍德、L200新車歡樂GO不停
- 08 世界動態:別人漲價它降價,特斯拉“以價換量”
- 09 【天天快播報】離這些人遠點,小心要你命!
- 010 當前播報:花燈走俏迎新春 山西花卉市場年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