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焦點滾動:造福當地 大愛無疆——記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3批醫療隊

            2023-03-10 07:55:07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亞的斯亞貝巴記者 王傳軍

            “實施手術過程中,我們面臨的職業暴露風險比國內高。”中國援埃塞第23批醫療隊的婦產科醫生魏亞麗對記者的介紹,讓記者對醫療隊的工作環境有了初步的印象。


            【資料圖】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也是中國醫療隊援助埃塞俄比亞的第50年。日前,在記者走進醫療隊駐地采訪時,魏亞麗醫生告訴記者:“為有效預防和避免交叉感染,同時保護患者和醫生,國內患者在術前必須完成包括乙肝、艾滋病在內的感染篩查,但這里的術前流程跟國內不一樣,沒有要求感篩環節,很容易讓醫生暴露在風險中?!?/p>

            “特別是一些緊急入院需要手術急救的患者,他們中的多數人屬于初次入院,在醫院沒有病歷,我們難以掌握其過往病史,加之沒有感篩要求,這進一步加大了醫生職業暴露風險。”

            救死扶傷在他鄉

            “1973年,河南省首次承擔組建中國援非醫療隊的任務。1974年中國派出的第一支援非醫療隊,就是以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老院長梅庚年先生為隊長的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1975年,梅院長帶領醫療隊到當時埃塞旱災嚴重的加木戈法省考察后,在返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途中遭遇車禍不幸殉職。他在當地被譽為‘中國的白求恩’?!庇浾咭贿厖⒂^梅庚年烈士圖片展示欄,一邊聽醫療隊翻譯兼宣傳委員宋文剛介紹。

            梅庚年烈士長眠的季馬市位于埃塞偏遠地區,自然環境惡劣、醫療條件差。當時,當地群眾對中國醫生的醫術也很陌生。“梅庚年帶領醫療隊不畏艱苦、救死扶傷,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

            埃塞政府為梅庚年烈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將其安葬在季馬。季馬人民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分別用中文、英文、阿姆哈拉文書寫了墓碑碑文。曾經被梅庚年救治的一位患者的后代一直為他守墓。

            前不久,第23批醫療隊赴季馬祭奠英靈,并重溫援外醫療誓言。祭奠活動結束后,全體隊員在季馬市開展義診活動,賡續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

            2022年11月30日,醫療隊為提露內絲-北京醫院醫生培訓腹腔鏡技術。王傳軍供圖

            采訪期間,記者與全隊16名隊員見面交流。醫療隊由中青年骨干醫生組成,分別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鄭州市、濮陽市、漯河市的7家醫療機構及高校,醫療專業涵蓋15個領域。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是本次組隊的隊長單位。

            醫療隊隊長張志韌告訴記者,援埃塞工作一年來,醫療隊不斷提升對受援醫院——提露內絲-北京醫院的幫扶力度,推進關鍵技術、新業務、新項目的開展。截至2023年1月,醫療隊診療人次總數達6.6萬余人次,外科(含婦產科)累計開展、參與手術704臺,包括針灸、理療治療在內的中醫診療16273人次,全隊參與危重病人搶救167人次。

            讓當地更為受益的是,醫療隊不滿足于過去的成果,幫助受援醫院首次實施腹腔鏡外科手術、顱腦腫瘤切除、神經損傷修復功能重建等新醫術,開創了首例床旁超聲引導下腹腔膿腫穿刺引流、中心靜脈置管等多項新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診療方案不僅被當地民眾接受,還頗受政府高層青睞。醫療隊曾應邀為埃塞政府高層進行會診,運用針灸、牽引、理療、推拿、拔罐等綜合治療方案為患者治療,療效顯著。

            造福當地民眾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60年來,我國累計向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的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全球56個國家的115個醫療點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遠艱苦地區。

            條件艱苦、安全環境復雜同樣是第23批援埃塞醫療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埃塞的醫療衛生基礎條件較差,醫療設備和材料非常短缺,為開展技術培訓、診治患者帶來很大干擾。不僅如此,醫療隊抵達埃塞時,正值該國內部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安全形勢尤為嚴峻。

            “辦法總比困難多?!睆堉卷g隊長樂觀地對記者說,全隊成員秉持“團結、奉獻、仁愛、創新”的隊訓,攻堅克難。雖然醫療隊任期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隊員們成長很快,收獲良多。在服務好當地民眾的同時,醫療隊還積極走出駐地,為我駐外機構和華僑華人開展診療服務,送上來自祖國的一份關愛。醫療隊為當地華僑華人提供日常診療服務總計1298人次,為當地中資機構和企業開展大型義診、巡診13次,義巡診的同時進行疫情防控指導、健康知識宣教、心肺復蘇創傷急救基本技術講授,開展心理疏導、保健人員培訓、贈藥等活動。另外,醫療隊還建立了10多個微信群,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遠程開展健康咨詢、疫情防控和醫療科普。

            2022年7月10日,醫療隊隊員正在做手術。王傳軍供圖

            提升能力建設

            談到醫療隊援埃塞工作的心得體會,張志韌指出,首先,要從制度、方式等多方面加強與受援醫院的協作。醫療隊與受援醫院主動聯系,建立每月一次的負責人溝通制度,雙方以中英文備忘錄形式進行備案并認真履行。中國創傷中心、中國中醫中心、中國婦幼中心、中國眼科中心是受援醫院的重點項目,也是河南省衛健委和歷屆醫療隊重點幫扶任務,醫療隊幫助受援醫院對上述四大中心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各中心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共同制定發展目標和實施措施,重點加強了多學科會診機制和救治流程優化,學科建設有了顯著提升。

            其次,要積極推動當地醫療隊伍的能力建設。醫療隊在受援醫院開辦了漢語培訓班,按計劃每周授課,并建立了漢語培訓溝通群;利用自帶的腹腔鏡模擬教學器材,為當地醫生開辦腹腔鏡技術培訓班;為受援醫院醫生舉辦超聲引導穿刺培訓班,傳授超聲引導下深靜脈穿刺置管和上肢神經阻滯麻醉操作流程和技巧,有效提升了受援醫院麻醉醫生的技術水平。

            同時,要有效利用當地平臺推廣中國醫術和中國文化,提升埃塞民眾對中國援助的認知。應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孔子學院邀請,醫療隊到亞大孔院進行中醫文化講座,受到孔院師生的熱烈歡迎。醫療隊還應邀參加埃塞第五屆專業技術展會,現場講述中國醫療隊援外故事,普及中醫診療知識,受到當地民眾廣泛歡迎,吸引了約旦、阿聯酋、沙特等多國參展商前來咨詢診療問題,并受到埃塞電視臺等當地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提露內絲-北京醫院前首席執行官、現任埃塞衛生部首席臨床官埃魯巴布爾醫生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及中國醫療隊給予埃塞醫療衛生領域的援助。日前,他在一演講中指出,埃塞和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并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中國一直是埃塞走向繁榮昌盛道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兩國在衛生領域的合作方興未艾,提露內絲-北京醫院便是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成果。該院建成10年來,中國政府每年不僅為該院提供醫療設備,還派遣中國醫療隊入駐該院提供技術援助,與當地醫生分享專業經驗,開展培訓項目,提升當地醫療隊伍的能力建設,造福埃塞廣大民眾。

            (光明日報亞的斯亞貝巴3月9日電)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10日?13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