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立夏食筍|天天時快訊
【資料圖】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通山縣,那里是幕阜山脈的中段,山上多湘妃竹。清明過后,下一場春雨,竹筍便陸續鉆了出來;到立夏前后,臻于極盛。竹筍水靈鮮嫩,籜上有美紋,湊近了聞,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由于滿山都是,用“好竹連山覺筍香”一句詩來概括,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竹筍圖(局部)?豐子愷
在公歷與農歷兩種時間體系中,我的家鄉更注重農歷時間。在那里,立夏不只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節日。立夏食筍,是當地不易的習俗——因為大家普遍相信這一天吃筍可以強健腳桿。小時候不知究竟,長大以后才知道這與原始思維有關:因為竹筍空中帶節,與腳桿相似,生長起來卻不屈不撓;而立夏之后便是繁忙的夏天,在這個農事猬集的季節,農人自然希望腳桿強健,于是便把這種愿望以食筍的方式體現出來。我原本以為這是家鄉特有的風俗,后來讀到浙籍文人周作人《立夏》一詩中的句子“吃過一株健腳筍,更加蹦跳有精神”,方知這種信仰具有普遍性。
家鄉人把想象的美味佳肴編成了兩句打油詩:“東山木耳西山筍,南海燕窩北海參。”這兩句打油詩,作為令人向往的美食譜,竹筍名列其間,足見其分量之重。好物人多必欲得之,立夏前后,抽筍就成為了家鄉人最重要的事務之一。甚至連遠嫁他鄉的女兒,都不忘在這段時間里以歸省之名回娘家打抽豐。
古人有詩道“養竹不除當路筍”“護持新筍似嬰兒”。在我的家鄉,也一直流傳著“不怕金剛背竹,就怕小鬼抽筍”的俗諺。在這些話語的背后,凝聚著愛護幼筍,愛護竹林以及保護環境生態的意識。竹筍雖是美味佳肴,但吃筍要有節制,須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殺雞取卵,只顧眼前利益,那便是殺死了“現在”,當然也殺死了“將來”。
既要愛護竹林,又要吃筍應景,那么怎么樣把握才算恰當呢?沈復《浮生六記》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啟示:“侵曉入園,筍上無露珠,則不成竹,遂取而食之。”也就是說,可以筍上有無露珠,決定筍之去留。頂上有露珠的筍子,將來可以長成竹,便不宜抽食;頂上沒有露珠的筍子,注定了長不成竹,則不妨抽而食之。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2日?16版)
標簽:
- 01 “油城”克拉瑪依數字轉型:“沙漠的美人”舞動“云端”
- 02 科技值拉滿!國內首條懸掛式空中軌道列車試乘發車
- 03 環球今熱點:大新銀行: 內地今年整體通脹或低于2%
- 04 天天資訊:買車需謹慎!4月投訴最高的緊湊型車在這里,卡羅拉排第二
- 05 快播:比亞迪借銷量優勢頻推新品 仰望U8已正式通過申報
- 06 國內首次高速連環碰撞,凡爾賽C5 X見招拆招-全球觀熱點
- 07 想買車的再等等,這車外觀可愛,3.6秒破百,上市或成爆款
- 08 比亞迪最好賣的緊湊級SUV升級了,加長88mm,上市又是爆款-每日速讀
- 09 英皇資本(00717.HK)盈喜:預計中期凈利超4000萬港元
- 010 商務部再次表態:如美國脅迫盟友共同遏華,將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