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創業”賦能鄉村振興 消息
【一線講述】
“三次創業”賦能鄉村振興
(相關資料圖)
講述人:浙江省寧波市灣底村黨委第一書記?吳祖楣
在灣底村當了40多年的基層干部,我的信念是:黨的領導不能松,帶領全村發展致富的責任不能丟,發展為民的方向不能偏。秉持這個信念,我們思變創新、與時俱進,讓灣底村的每一步發展都能看到未來。
過去的灣底村,是真的窮。村里有8個自然村,沒幾間像樣的房子。一下雨,很多人家里不得不擺上接水的塑料盆。那時出村去城里,得要靠擺渡。
“窮則思變”。1979年,我被選為生產大隊隊長,在大隊破倉庫的圍墻上寫下了一人多高的這四個大字。我當時就想,灣底是我們的家,我一定要想方設法把它建設好,讓老百姓生活過得好。
可是,突破“窮”圍靠什么?現在回頭總結一下,幾十年的發展一靠特色產業,二靠集體經濟。
1982年,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帶領村民辦廠。從年產值不足10萬元的銼刀作坊起步,逐漸創辦了雨衣廠、五金加工廠等集體企業,一點一滴積累集體資產。
1993年,鄉鎮企業轉制。我們提出了“創業萬歲”的理念,先后收購了電子元件廠、木器廠、毛毯廠、織帶廠4家鄉辦企業,組建了天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2001年,灣底村的村集體經濟達到了8000萬元。錢包鼓起來了,要開始改善村民的生活,我們就提出了“人民第一”的理念。同年,村里拆除了7個自然村的6萬多平方米舊房,進行新農村建設,還保留了西江古村,結合旅游進行開發提升。
朝著這一方向,我們結合村子特色成立了天宮莊園旅游休閑有限公司,開發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旅一體化發展,同時開發西江古村。之后,我們開拓三產服務業,建成天宮玫瑰園酒店,投資3億元合作打造藍青小學,又出資5900萬元建造文創產業基地。現在,村內有餐飲、民俗、教育等多樣化服務業態。
“窮則思變”“創業萬歲”“人民第一”三個理念,指引并陪伴著我們村的“三次創業”。2022年,灣底村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村,這是我們面向現代化的第四次創業的契機。我們開始探索未來鄉村的“一統三化九場景”,即以黨建為統領,實現村莊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重發展,不僅重視交通、建筑、低碳等硬場景的建設,更是在治理、鄰里、教育、創業、健康、服務等軟需求方面實現村民的美好追求。在追尋鄉村振興的共富路上,我們要讓幸福不斷擴容。
(光明日報記者曾毅、光明日報通訊員陶瀟迪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5日?05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