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態:福建:交出生機盎然“綠色答卷”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李睿宸 高建進 馬躍華
細雨蒙蒙,鳥鳴啾啾。6月17日,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靜寬闊的江水邊,蔥蘢的植被與大大小小的沙洲縱橫交錯。不遠處的沙洲上,一群群白色的水鳥或低頭覓食,或在水面低飛。
(相關資料圖)
行走在濕地岸線邊,感受著撲面而來的盎然生機,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總工程師林文波告訴記者:“目前,保護區累計記錄到鳥類數量313種,常年分布和越冬的水鳥數量超過5萬只,其中有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9種珍稀瀕危鳥類?!?/p>
走在八閩大地,目光所見,皆是一幅水清景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
福建莆田木蘭溪畔,自然風光與不遠處的城市樓房相映襯,經過20余年全流域系統治理,曾經水患成災的木蘭溪,已經成為河暢水清的“生態之河”;湄洲灣口,碧海藍天、綠樹成蔭的湄洲島綠化覆蓋率達60%,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低碳島”“生態花園島”……
曾經,這些地方還不是這番樣貌?!?0多年前,這片水域有很多養殖戶養魚養蝦,有很多豆腐塊一樣的養殖塘。同時,由于外來物種互花米草的入侵,土壤板結嚴重,底棲生物沒有了生存空間,生態遭到破壞。”保護區講解員陳超靈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這20年里,中華鳳頭燕鷗等珍稀瀕危水鳥搶救性保護、退養還濕、海漂污染物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如春風化雨,讓“蘆葦搖蕩綠水悠、留鳥候鳥滿洲頭”的濕地田園生態風光,在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重現。
與閩江河口濕地一樣,近年來,一系列生態修復蝶變在福建上演。好生態,也為新業態發展帶來更大助力。
“以前這里大多是荒地,還有一些村民的養殖場,不僅氣味大,而且對周邊環境造成了污染?!弊哌M福建漳州的長泰花塢里現代農業產業園,花園小徑蜿蜒遠去,道路兩側綠樹成蔭,一邊前行,產業園董事長唐炳昆一邊為記者介紹。
循著唐炳昆的手指望去,遠處是連綿的青山,眼前大片平整的草坪鋪展,一灣碧水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建筑,為田園景色增添了人文氣息。“經過生態修復和建設,產業園實現了農業景觀化、文創化、互動化,高新特農業具備了旅游功能。未來這里將成為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研學+科技、康養等多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唐炳昆說。
在漳州,“千百億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培育壯大了文旅康養、特色現代農業等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產業集群體量持續壯大、質效持續提升。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在福建,從紡織、鋼鐵等傳統產業,到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持續探索,逐漸向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轉型。
垂直超高空間的廠房里,一排排蔬菜正在智能栽培層架上生長;機械臂在有序分摘植物苗;已經長成的蔬菜,通過傳送帶運出……在泉州的LED植物工廠,利用LED光源技術、自動化設備,無農藥、無重金屬污染、不用洗就可直接食用的高科技蔬菜,從這里走上了人們的餐桌。
“LED植物工廠可以實現蔬菜規模化高效種植,由于占地面積小,還可以緩解人多地少的問題,對都市農業、沙漠等特殊環境發展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敝锌迫补馍锂a業研究院副院長李陽介紹。
在廈門,ABB廈門工業中心“零排放愿景示范基地”項目,正走出節能減排探索之路。通過屋頂光伏,目前可實現50%電力的清潔能源替代,園區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3400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建多年的實踐說明,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實現生態與發展共贏,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落地落實。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福建省GDP跨越5萬億元臺階,以約占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4%的經濟總量。與此同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三年優秀,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并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圍繞著高質量發展主旋律,福建交出了一張生機盎然的“綠色答卷”。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2日?02版)
標簽:
- 01 李強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參訪
- 02 奧飛數據控股股東擬協議轉讓公司5%股份 世界觀熱點
- 03 天天微動態丨“女超人”薩莎·卡萊是95后靚妹!魔鬼身材性感火辣
- 04 全球關注:自家門口安裝的攝像頭,礙著鄰居什么事?到底有沒有侵權,看看法院怎么說
- 05 全球熱文:回憶童年日記
- 06 [水專欄]Minecraft文本樣式集合
- 07 百億量化私募寬德投資實控人變更 公司回應:原實控人因個人原因退出 環球熱聞
- 08 天天熱議:年輕人愛上智能電動兩輪車 九號公司618全渠道銷售額破6.85億元
- 09 中國掀起鄉村“足球熱” “山里娃”成職業賽場“后備軍”
- 010 天天新資訊:6月21日晚間滬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項公告最新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