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窯洞古城今與昔

            2023-08-06 06:51:55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撰文/攝影:趙鵬飛(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


            (相關(guān)資料圖)

            明清古城在全國有很多留存,但保存完整的窯洞古城卻極為少見,其中,陜西的米脂窯洞古城就是中國北方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

            米脂窯洞古城始于宋、興于明,歷經(jīng)滄桑的古樹老墻,至今仍保留著古樸雄渾、古色古香的風貌。“遠照米脂一座城,近照米脂無有西門,盤龍山上栽旗桿,西角樓壓著九條龍,老鼠刨,狐子拱,出了個闖王李自成……”古老的民謠唱出了米脂窯洞古城的神韻。阡陌縱橫的巷子里,有高家、杜家、常家、艾家、馮家等百十個“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的窯洞大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藝精湛。穿梭其中,似入迷宮一般。

            20世紀80年代以來,米脂窯洞古城開始向西擴展,這片當年新建的窯洞也鮮明地反映出時代的變化。

            窯洞內(nèi)部都有土炕,土炕靠著窗戶,采光好,俗稱“窗炕”。圖為窯洞居民在炕頭娛樂消遣。

            在古城中,一座座四合院和古色古香的房屋散落在緩坡上,有主有次、錯落有致,形成有層次有深度的建筑空間,呈現(xiàn)出一種陜北傳統(tǒng)文化所追求的整體美和深邃美。米脂窯洞古城的建筑設(shè)計巧妙而豐富,在這里,沒有相同的街道,沒有一樣的巷子。每個巷子里有三五十個大門,每個大門的造型不一樣,大門里面的窯洞布局和構(gòu)造也不一樣。對一位攝影師來說,用照片來表現(xiàn)窯洞古城,仿佛在演奏一部音樂作品,影像的節(jié)奏感和律動感特別強烈。

            除了記錄古城的風貌,我拍照片的另一個理念,就是要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記錄下來,把古城百姓的精神氣質(zhì)和對未來的美好愿景表現(xiàn)在照片中。因為他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古城的精神面貌,就是古城的靈魂。

            抗戰(zhàn)時期,眾多米脂女性走出家鄉(xiāng)奔赴延安,“米脂婆姨”因此名揚天下。圖為開蒸饃店的女老板。

            陜北秧歌“搬水船”由老艄、小艄和乘船女組成,每個水船都有主題思想,諸如破除迷信、植樹造林等,寓教于樂。

            我自己也是古城的老居民,在40年時光里,我始終堅持用相機記錄古城的變遷和百姓的生活。情感,永遠是偉大藝術(shù)作品的靈魂。我試圖用這些照片承載自己對故城故人的深沉感情,用這些有血有肉的影像,呈現(xiàn)出有溫度、有深度的陜北古城百姓生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6日?11版)

            標簽:

            上一篇:河北: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復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