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創造的奇跡?】我國隧道建設創多項世界第一
【這些年,我們創造的奇跡?】
光明日報北京9月6日電(記者陳慧娟、吳春燕)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近日合龍,2024年建成通車后,隔“洋”相望的深圳、中山兩市的通行時間將從兩小時縮短到20分鐘。這一長約6.8公里,橫截面最寬超過55米的隧道,在全球首次實現海底雙向八車道通行,這是我國隧道建設工程創造的又一項最新世界紀錄。
目前,我國在隧道工程領域保持著多項世界紀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天峻縣境內,2014年全線貫通、總長超過32公里的新關角隧道,平均海拔3500米,是全世界高海拔第一長隧道;
橫穿秦嶺、2021年建成的秦嶺天臺山隧道,出渣量約517萬立方米,以高度1米折算,可以平鋪723個標準足球場,是全世界建設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
預計于2025年通車、全長22.1公里的天山勝利隧道,是全世界在建最長高速公路隧道……
隧道被形象地稱為“咽喉工程”。我國地質條件復雜,眾多工程面臨世界級修建難題:黃土高原,土質松軟極易垮塌;云貴高原,暗河溶洞密集成網;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熱融凍脹……以“最難掘進的鐵路隧道”大柱山隧道為例,由于地處橫斷山脈,斷裂帶密布,豐沛降水又將山內巖石侵蝕出無數溶洞。“我們90%的精力,都在和施工最怕遇到的涌水、突泥作戰。有時,抽水泵抽出的水能在半山腰形成瀑布!”時任中鐵一局大瑞鐵路項目經理的姜棟說。這條火車7分鐘即可穿越的隧道,最終歷時12年建設完成。
打通“咽喉”,靠什么?
研制設備——被稱為“鐵路建設史上的地質博物館”的高黎貢山隧道,要經受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考驗,國內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彩云號”應運而生,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通行無阻;
革新技術——雪山一號隧道平均海拔4400多米,是世界上修建難度最大的高海拔公路隧道之一,最終,建設者依靠“混凝土抗凍融”“三次襯砌”等特殊工藝完成,為國內外凍土層上施工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優化方案——全球橫斷面最大的黃土隧道張茅隧道,最大開挖斷面超過160平方米,為避免垮塌,建設者創新性地將斷面分為3個臺階、7個施工面……
一次次突破行業禁區,不僅創造了奇跡,也豐富了隧道建設的中國方案。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副經理林偉才介紹,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設中,為確保隧道質量、減少對海洋環境影響,幾乎每一個環節都有工程創新。“比如,沉管管節以高體積穩定性自密實混凝土為材料,由世界首例智能澆筑設備制成,經世界最大載重臺車組移運……”眾多成套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創”,實現了我國隧道工程技術的新跨越。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01版)
標簽:
- 01 配置物聯網流量卡的智能售賣機,有哪些價值與潛力?
- 02 吉利銀河L6/哈弗猛龍領銜,9月上市新車搶先看
- 03 監控曝光!古生物標本被掰斷“肋骨”,博物館最新發聲
- 04 煤電“三改聯動”完成“十四五”目標八成以上
- 05 「 愛車空間 」全方面滿足用戶的用車需求 福特多款產品齊聚蓉城
- 06 聊城:秋高氣爽 一線職工療休養修身更修心
- 07 德州稅務:“大走訪”問需調研 促企業高質量發展
- 08 2023廣東廣州市增城區教育局招聘廣大附中增城實驗中學事業編制教師(第二批)綜合成績公布及體檢相關事項通知
- 09 山東省寧津縣:近40名參賽選手角逐無人機裝調技能競賽
- 01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山西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劉根福等同志職務任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