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播報】隱姓埋名28年,他用一生詮釋“中國脊梁”
36年前的今天
他走了
鞠躬盡瘁了一輩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嘔心瀝血了一輩子
而絕大多數人
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
才第一次聽說了他的名字
——
鄧稼先
1986年7月29日
鄧稼先逝世
享年62歲
這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英雄
1
中國從來就不缺為國許身的人
早已有人做好為國許身的準備
他說
“學科學對國家有用”
1937年7月7日,日軍全面侵華,中國開始全面抗戰。
無數學子走出學堂,開始呼吁民眾反抗日軍,這些學生中就有剛上高一的鄧稼先。
鄧稼先當眾撕毀日軍旗幟,父親怕他被日軍報復,就讓他和姐姐去了昆明。鄧稼先在昆明讀完了高中,進入了西南聯大,跟隨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學習物理,圓滿完成了大學學業。
他說
“將來祖國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一定回來”
從西南聯大畢業之后,抗戰也勝利了,鄧稼先回到了北平從事教書生活。
鄧稼先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想要真正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力量,在國內閉門造車是完全不行的,他必須要去國外學習。
于是,他在普渡大學用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拿到博士學位,當時他只有26歲,被稱為“娃娃博士”。
他在獲得博士學位9天后,即登上歸國的輪船,回到祖國的懷抱。
他說
“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
1958年8月,鄧稼先接受了“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的光榮任務,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成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
鄧稼先的任務很重,蘇聯不僅沒有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甚至還留下了具有誤導作用的數據,所有的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中國“兩彈城”內鄧稼先舊居的書房。
他說
“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他選定了三個主攻方向,與其他年輕科研人員一起運用手搖和電動計算機、算盤和鋼筆等,最原始的工具進行夜以繼日的繁重數學計算。
一個數據,人員三班倒,無休息地計算也要一個多月,前后計算九次,一年時間,鄧稼先和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都在搞計算,計算出來之后,還要找物理學家在物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預估,一旦出錯,就要重新計算。
1962年9月,鄧稼先領導完成的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的關鍵性難題。
他說
“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
1964年10月,羅布泊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六年艱難困苦,終于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全世界都檢測到了爆炸的波動。蘇聯覺得中國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彈,我們從一無所有到爆炸只用了六年。
1967年6月17日,按照他和于敏提出的方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鄧稼先在給好友楊振寧的信中說:“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楊振寧收到信后,讀之既感震撼,又覺感動,不禁熱淚盈眶。
他說
“你們誰也不要去,這是我做的,我知道”
1979年的一次空投氫彈試驗中,降落傘沒有打開,氫彈從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鄧稼先不顧阻攔,說:“你們誰也不要去,這是我做的,我知道。你們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他沖進試驗場,希望第一時間找到原因,他明白彈頭里裝的钚239的輻射有多厲害。但他也知道,這一顆彈頭造價有多高,他心里沒有自身安危,只有國家利益,把國家的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
你眼中有星海浩渺
山河千里
而我眼中有你
說的就是許鹿希之于鄧稼先
他說
“假如生命終結之后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選擇你”
1953年,許鹿希和鄧稼先結婚了,那天起他們就彼此托付終生。
婚后5年,他們生兒育女,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
鄧稼先骨子里是個浪漫又多才的人。
他會約許鹿希去家周圍的小路散步,在月光下唱《蘇三起解》,搭在一起的手印著月光格外溫柔。
他知道許鹿希喜歡花,便會在花季叫上許鹿希去頤和園賞花,鄧稼先總是在為家人創造幸福感的事情上有著獨特的本事。
她說
“鄧稼先是最好的丈夫,也是最好的爸爸,還是個沒成年的成年人。”
工作雖然忙碌,但一有時間他就會陪著孩子。
他會把孩子放在自行車上故意踩得很快,風呼啦呼啦從耳旁吹過的時候,孩子便會咯吱咯吱地笑。
他還會和兒子一起比賽玩游戲,周末就帶著他們爬山、游泳、散步。
他說
“我不能說”
他回到家,不知道該如何告知妻子,自己將要離開。
多久?他也不知道。
許鹿希先瞧出了端倪,開口問他:“你要調到哪里工作?”
“這個不能說,我得保密?!?/p>
“那你做什么工作?”
“這也不能說?!?/p>
“那你把通信地址告訴我,我給你寫信?!?/p>
“也不行……如果我干好了這件事,死了也就值了。”
此刻,許鹿希忍不住哭了出來,“你干嘛去,做什么事情需要下這個決心?”
鄧稼先卻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以后家里的一切我都管不了了,只能托付給你了?!?/p>
這是個無眠的夜晚,對許鹿希來說是,對鄧稼先來說也是。
3
這盛世如他所愿
我們沒有被落下
他說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住院363天,動了3次手術,一直疼痛不止。
即使這樣,占據鄧稼先腦海的仍然是中國的核事業,他忍著病痛和核物理學家于敏共同書寫了《中國核武器發展規劃建議書》,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1986年7月29日,積勞成疾的鄧稼先被癌癥奪去生命,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從1958年至1986年
28年間
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
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
100%獲得成功
28年
他隱姓埋名
沒有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
除了組織
沒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
28年
他把自己的一切
都奉獻給了國家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鄧稼先”
歷史會永遠鐫刻下這個名字!
我們會永遠銘記!
標簽:
- 01 【環球報資訊】街拍為何愈發惹人厭?明確拒絕仍然跟拍 網上販賣成利益鏈
- 02 動態焦點:注意,你的住房公積金可能漲了!
- 03 世界熱議:“周劼朋友圈”:折射特權思想的一面鏡子
- 04 環球時訊:“中小學教師數字化能力與科學素養提升計劃”捐贈簽約儀式舉行
- 05 天天快資訊:2022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業務收入保持正增長
- 06 環球聚焦:住建部:征集遴選部分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
- 07 全球微資訊!【國際漫評】連環畫|“我有一個看不慣又打不敗的對手”(4)
- 08 全球觀速訊丨拜登新冠轉陰后首次露面 發表講話提振美民眾抗疫信心
- 09 熱點!河南漯河:交通事故致多人受傷 事故原因及傷亡情況正在調查核實
- 010 今亮點!舞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致1死28傷,肇事司機已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