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讓職場眼淚流得更有技術含量

            2022-11-16 08:05:51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象中的故事應該是這樣開場的: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我們這群大學生,就能順利切換角色,從象牙塔穩步踏入職場。

            沒成想,很多人在實習階段就崴了腳。作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我身邊的不少同學,都曾獨自趟過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像西西弗斯那樣,一遍遍把“石頭”推上高山。只不過,“石頭”從校園的GPA,變成了職場的KPI。


            【資料圖】

            二十啷當歲,多年輕啊。一些實習“指導老師”在招聘面試階段,聊的都是優厚薪資待遇、專業人士輔導和溫馨工作環境。

            然而,跨過那道門檻,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工廠有流水線,互聯網大廠也有。我一個同學就說,自己需要隨時待命,一旦犯了小錯,惹了領導不開心,就得“虛心接受批評、深刻反思錯誤、誠懇承諾道歉”,比哄對象還盡心盡力。老老實實打了幾個月工,換不到一紙實習證明。

            實習權利關系的不平等早就不是新鮮事,但很少人能改變什么。大學生一吐槽,總有“過來人”跳出來指責,“你們太嬌氣了,我們都是這么過來的”。這種輕飄飄的指責,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不平等”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然,在校生在取得畢業證書前,一般不具備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主體資格,但沒建立勞動關系,不意味著沒有法律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實習生可以與用人單位簽訂實習協議。后者是勞務合同,是民法典的領地,必要時,實習生可以走民事訴訟的渠道獲得賠償。

            問題在于,很多大學生并不知曉自己擁有的合法權利,更別提怎么維護。

            很多“過來人”都苦口婆心地勸我們:堅強點,成熟些,職場不相信眼淚。這樣的聲音聽多了,似乎連我們都忘了,自己也有說“不”的權利。但我們的議價能力太低了,怕下一秒就被換掉。久而久之,我們也不想了,“為愛發電”式的免費打工嗎?好的。明碼標價的內推機會嗎?好的。“揠苗助長”式的高壓管理嗎?好的。

            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在職場性騷擾面前,也被迫說了“好的”。醒過神來,維權卻是困難的。“他一個有頭有臉的人,閑得沒事會去騷擾你?”于是,又落入“受害者有罪”的邏輯。處于弱勢地位的實習生,不懂得拒絕,也成為一種原罪,進而變為了“活該”。

            本來,實習是面向未來的選擇、邁向成熟的過渡,應該受到指引和保護。某些實習單位,卻不滿于實習生“不夠專業、老練”,沒有快速給公司帶來績效增量。那些實習階段“不平等”的細節匯集起來,似乎已成歲月的傷疤,銘刻在實習生們褪去幼稚的路上。那個受過傷害的人,如果以后走向職場,歷練幾年,會不會“抽刀向更弱者”,變為新的壓迫者?

            與實習生擁有類似遭遇的,是臨時工。他們的待遇比不了正式工,風險卻更大。但他們真實地構成維系我們日常的“后勤”。

            不管是實習生,還是臨時工,都不該是一粒沙、一口鍋或某人的出氣筒,而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和奮斗者,值得被尊重。

            王子伊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實習證明 實習協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