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我相信貝雕藝術是有生命力的

            2022-11-30 08:47:16來源:中國青年報

            清晨,廣西北部灣的海灘上一片寂靜。林雄借著碼頭微弱的燈光,赤腳踏著濕漉漉的沙,正趕在漲潮前找一種專屬于這片海域的貝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十天后,這些頂著晨霧拾來的貝殼將經由他的手,完成一場藝術重生。

            林雄,北海貝雕第五代傳承人,也是北海貝雕博物館的館長。

            走進北海貝雕博物館,那些精美的貝雕畫瞬間就能將人們的目光緊緊鎖住。

            披著燦爛光澤的鶴、燕子、孔雀等鳥兒或展翅高飛,或停歇枝頭梳理羽毛,飛翔的律動、小憩的優雅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很難想象,這幅《百鳥歸巢》是由一片片貝殼雕琢拼貼而成。

            貝雕畫將國畫的神韻、刺繡的精巧、玉雕的層次、珍珠的光澤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具有極高而獨特的藝術欣賞性。

            而館長林雄,最初從事玉雕和金銀首飾設計加工、與貝雕結緣源于一次行業危機。

            20世紀九十年代末,北海市工藝美術總廠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2004年,為拯救傳承北海貝雕獨具特色的工藝技藝及寶貴的文化遺產,林雄毅然接手了貝雕生產,召回了原工藝美術總廠的26名技術人員。他走進布滿灰塵的車間,換上了嶄新的工衣,與這26名北海貝雕人一起踏上了北海貝雕的復興之路。

            跟不上創新的步伐就會被時代淘汰。“半路出家”的林雄,在研究貝雕的設計、選料、配料、打磨、粘貼等工序后,決定把自己的老本行首飾設計運用到貝雕領域,將貝殼和珠寶結合,做成胸花、發夾、發釵以及貝殼戒指、吊墜等首飾成品。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創新很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人才團隊的建設,是林雄遇到的又一個難題。2006年,他發現花了很多錢對來廠里的下崗員工進行培訓,但往往效果不佳,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很難接受新鮮事物,也難以掌握復雜的工藝,他開始轉變思路,找到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北海市職校”)的校長包建明,商談校企合作培養年輕人才的事宜。兩方一拍即合,合作的第一年,北海市職校帶著新創作的貝雕作品《國色天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校企合作成果展,捧回了金獎。此后,貝雕工藝在校園里嶄露頭角,林宏開始走進校園,在課堂上展示精妙絕倫的貝雕工藝。

            在林雄眼中,不同的貝殼有不同的使命和歸屬,每一片貝殼都有屬于它的價值。北部灣的青口螺用來做成綠葉,福建的雞心螺用來做成紅色牡丹,印度尼西亞的金珠貝用來做成黃色菊花,美國的粉色貝殼用來做成羽毛,新西蘭的鮑魚貝用來點綴孔雀的羽毛……

            林雄不遺余力對貝雕工藝進行創新。他帶領研發團隊一起對貝雕加工工藝進行了多次技術革新,應客戶需求,他們將原來的染色貝雕改進為純天然、不著色的原色貝雕,雖然工藝復雜了不少,卻更能體現貝雕光澤自然的特點,提升了作品的收藏價值。此外,林雄在傳統貝雕技藝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以及“螺鈿”、鑲嵌等眾家之長,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成功開發出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

            隨著人們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林雄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貝殼加工吸塵打磨臺和貝殼加工施膠裝置,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6年還獲得了國家授權專利號。也是這兩項發明,讓林雄的貝殼生產由普通車間轉為了無塵車間,直接改善了貝雕制作者的工作環境。過去粉塵飄揚、渾濁不清的場景,已成為歷史。

            愈發精巧的貝雕畫,對貝雕制作者的手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位成熟的貝雕制作者,至少需要3年的學習磨煉。像很多傳統行業一樣,貝雕制作無法實現流水線生產,對于初學者來說,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技術和作品很難得到市場認可。在賺錢養活自己的現實難題面前,很多學員學習幾個月后都選擇了放棄。這些年,林雄培養過至少500名貝雕學員,但大多數人最終都改行或自行創業。

            2021年,北海貝雕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林雄通過“非遺進校園”,讓更多年輕人接觸貝雕、學習貝雕、愛上貝雕。北海藝術設計學院22歲的黃小鳳便是其中一員。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貝雕無塵生產車間見到她時,她正在用機器打磨著貝殼,她將額前的劉海用兩個發夾固定,防止在工作時擋住視線。“因為那個機器比較鋒利,操作時候需要專心。”在聊到未來是否會繼續從事貝雕行業時,黃小鳳脫口而出:“會!因為自己喜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林雄的公司也經歷著裁員的無奈,由原來的超過100人縮減到現在的不到30人。“等情況好點,再把他們接回來。”林雄念叨著。

            一路走來,林雄不止一次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一想到這些年和他一起堅守北海貝雕的同伴們,他覺得不能辜負大家對這門藝術的熱愛。

            林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來加入支持貝雕發展的行列,除了需要社會關注,政府支持外,更需要年輕人的加入和創新,“我相信貝雕藝術是有生命力的!”

            張筱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屏幕截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