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職教聲音!這所“雙高”校這樣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專業群

            2023-05-27 19:04:45來源:華龍網

            5月26日,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活動中,記者們特意前往人工智能學院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參觀考察。對于這個因實力出眾而“出圈”的人才培養基地,記者們其實早有耳聞。

            目前,永川錨定“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定位,正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四雙”發展,給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提供了方向指引。學校主動對接重慶現代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培養重慶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人才。


            (資料圖)

            構建“π”型專業集群 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什么是‘π’型專業集群?”這是參觀時記者們問到最多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最先要解決的是“什么是‘π’型人才?”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副校長劉鴻飛表示,所謂“π”型人才,就是“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新時代是信息爆炸、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技術一體化浪潮不斷加劇,未來最受歡迎的人才正是“π”型人才。

            為使各大專業打上“智能”與“智慧”的烙印,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構建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智能制造、智能汽車、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慧財經、智慧教育、智慧設計和智慧健康八大專業群,逐步對各專業進行“智能化”升級和“智慧化”改造,形成了“智能引領創新發展,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統攬的“π”型專業集群結構。

            “π”型專業集群中,學校堅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企業百度、科大訊飛、商湯集團等合作企業,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面向全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讓全校學生體驗人工智能知識的建構,增強信息意識,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從而具備較高的“人工智能”科學素養。

            在“π”型專業集群下,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學生們逐漸掌握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依托校企合力打造的高端技能平臺,學生們還具備了表達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保持對各個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學習及運用,適應新業態下對“π”型人才的新要求。

            校企共建產業學院 打通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

            “校企雙向奔赴共建產業學院,是學校和企業聯手成就人才的過程,也是雙方相互成就的過程?!眲Ⅷ欙w表示,一方面,產業學院充分發揮企業的實踐優勢,克服教育與市場的脫節,確保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始終對接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產業學院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本位,確保人才具備厚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養,促進人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為更好服務地方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產業化,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投資4500余萬元著力打造“西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智能裝備在線大數據監測與服務平臺”,建立“學校+企業”的雙師隊伍和教研團隊,以此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適應性。

            以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的“西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例,該基地同時具有“人才培訓、師資培養、競賽訓練、技能鑒定、生產實訓、研發創新、通識教育、科普體驗”八大功能,內含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實訓室、商湯智能視覺技術實訓室、百度智能駕駛技術實訓室、忽米網工業大數據應用中心、瀚海睿智大數據技術實訓與技能鑒定站、大數據智能化生產性實訓中心等,供學生操作實踐,以此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適應性。

            經過多年探索,在建設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專業群成效顯著,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國內影響逐漸擴大,打通了產教融合“最后一公里”,打通了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

            如今,從“一對一”的你來我往,走向“一對多”“多對多”的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了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校企合作促就業的新趨勢。

            標簽:

            上一篇:居民小區成網紅打卡地,一天擠進兩三萬游客……-速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