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 正文

            全球熱消息:梨花時節思美人,“梨渦”有什么錯?

            2023-04-20 20:31:56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五柳七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資料圖片)

            玉容寂莫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正值梨花時節。白居易的《長恨歌》開以梨花比喻女性的先聲。

            宋人筆記中,以《鶴林玉露》記述南宋名臣胡銓生平往事為多。書中記載,胡銓彈劾秦檜、貶謫二十三年后的歸途中,在湘潭胡氏園中喝酒,留下一句題詩“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生微渦。”

            胡銓醉后戲吟,也開先聲。在他之前,未見詩句有用梨頰來形容女子面容,用微渦指代頰邊酒窩的。

            羅大經指認,“梨頰生微渦”暗含胡銓侍妓黎倩之名。兩宋文人,寇準有侍妾倩桃,蘇軾有侍妾朝云,都是文壇佳話、戲文故事。胡銓的“梨渦”,卻成一生污點,引來明清詩人不少口誅筆伐,認為胡銓雖有直臣之名,卻貪慕女色。

            胡銓遭抹黑,始作俑者是朱熹。

            乾道三年(1167),朱熹路過此園,題絕句“十年浮海一身輕,歸對梨渦(一作黎渦)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聲稱此詩用以“自警”。

            朱熹當時題了兩首絕句,《鶴林玉露》中只收錄了一首。另一首批評之意更明顯:“貪生莝豆不知羞,靦面重來躡俊游。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

            明萬歷年間,朝鮮人宋時烈注《朱子大全札疑》,不知從何考證出背后的狗血劇情:黎倩是有夫之婦,其夫發現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莝豆,“澹庵逐食之”。

            梨渦一詞常被解為小酒窩,若依胡銓所詠,梨字是形容面頰的,大概是兩頰微鼓的小圓臉。

            徐志摩有首詩《她是睡著了》,形容梨渦“象一顆露珠,顫動著,在荷盤中閃耀著晨曦”。詩中的“她”據說是林徽因,“荷盤上的露珠”,是對梨渦的最佳注解。

            林徽因笑起來是有梨渦的。徐志摩給陸小曼信上曾有這樣的話:“林大小姐則不然,風度無改,渦媚猶圓,談鋒尤健,興致亦豪。”

            “巧笑倩兮”什么樣?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碩人》以此描述春秋時齊國公主莊姜的容貌,定下了后世詩文贊許女性美的基調。

            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巧笑倩兮”的倩是“口輔之美也”。什么是口輔之美?就是笑起來有酒窩。

            倩和輔,指面頰?!蹲髠鳌氛f“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唇亡齒寒好懂,輔車相依什么意思?杜預注“輔,頰輔;車,牙車?!本褪钦f,輔指臉頰,車指齒床,臉頰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

            倩,本來多為美男子的代稱,如《史記》譽為“滑稽之雄”的東方朔,字曼倩。曼和倩兩個字,現在已多用來作女性之名了。

            酒窩,古時稱“靨”。如《楚辭·大招》有句“靨輔奇牙,宜笑嫣只”,東漢王逸注解說:“美女頰有靨輔,口有奇牙,嫣然而笑,尤娟好。”

            奇牙指虎牙,如清代段玉裁所注:“今俗謂門齒外出為虎牙,古語也”。另有一種解釋,奇牙是古代楚地盡孝風俗,父母去世,子女要拔掉兩顆牙,奇牙即拔牙?!恶橊勏樽印防锏幕㈡ぞ褪且恍β冻鰞深w虎牙,有虎相。

            從科學上說,酒窩基本是天生的,是一種面部缺陷,面部表情肌肉運動時肌肉之間有空隙而產生凹陷。“靨輔奇牙”實際上都是缺陷美,笑起來露出兩顆大虎牙、一對小酒窩,才能叫倩笑。好不好看,仁者見仁。

            從張衡贊西施“靨輔巧笑,清眸流眄”,到曹植形容洛神“明眸善睞,靨輔承權”,權指顴骨,酒窩還在,都不談奇牙了。

            宋欽宗皇后朱氏像,妝有面靨。

            大唐流行“假酒窩”

            五代詞人牛嶠《女冠子》一詞中說“月如眉,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詞中的靨,真假難辨。

            古代女子的妝容,出現了假酒窩——面靨。面靨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說,面靨是漢代后宮中,嬪妃們來月事的標記,供女史官記錄在冊。劉熙《釋名》載:“以丹注面曰的。的,灼也。此本天子諸侯群妾當以次進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說,故注此丹于面,灼然為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其名于第錄也。”

            二說,相傳始于東吳孫和之鄧夫人。晉代王嘉《拾遺記》載:三國時吳國孫權之子孫和,寵幸鄧夫人,常置膝上。一次誤傷她的面頰,命太醫合藥。太醫說:“得白獺髓,雜玉與琥珀屑,當滅此痕?!彼幐嘀戌暧玫锰?,“及差而有赤點如朱,逼而視之,更益其妍。”后宮佳麗紛紛效仿,“以丹脂點頰而后進幸”。

            自唐以降,婦女施面靨風氣漸盛。用脂粉在面頰兩邊施以兩圓點,稱“圓靨”,如元稹詩云“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用黛石點搽的“翠靨”,如顧瓊詞云“遲遲少轉腰身裊,翠靨眉心小”;后蜀歐陽炯有詞云“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在原來面靨周圍,用金箔、翠羽等物黏貼上各種花卉狀飾物,被稱為“花靨”。

            韋莊《嘆落花》說“西子去時留笑靨,謝娥行處落金鈿”,“西施們”一不小心,酒窩就會掉下來。

            男人照樣好面靨?!督鹗贰分杏形煌跤杩?,“為人軀干雄偉,貌奇古……兩頰以青涅之為翠靨”。

            無論真酒窩,還是假酒窩,古來詩詞,笑靨之句不斷,卻只有胡銓的梨渦一句,惹出是非。

            沒成狀元因為說話直

            澹翁家近醉翁家,

            二老風流莫等差。

            黃帽朱耶飽煙雨,

            白頭紫禁判鶯花。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這首《見澹庵胡先生舍人》,寫于1163年9月。詩中楊萬里把胡銓和醉翁歐陽修相提并論。

            澹庵胡先生舍人指的正是胡銓。胡銓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人(今江西吉安)。

            三人是同鄉。楊萬里比胡銓小了二十二歲。詩中楊萬里又說三歲時兩人初見,應在胡銓登第后,回鄉丁憂之時。

            楊萬里在零陵時曾拜會名將張浚,“正心誠意”四字贈言,故號誠齋,胡銓為楊萬里撰寫了《誠齋記》,楊萬里由此“一日并得兩師”,成胡門弟子。

            胡、楊同是主戰派,亦師亦友。1163年,宋孝宗和胡銓縱論當世詩人,胡銓趁此機會舉薦了楊萬里。

            兩宋之際,廬陵出了“五忠一節”,是以謚號并稱。五忠:“文忠”歐陽修、“忠襄”楊邦乂(yì)、“忠簡”胡銓、“文忠”周必大和“忠烈”文天祥?!耙还潯保骸拔墓潯睏钊f里。

            胡銓出身農耕之家,祖上三代無人為官,他曾自述“銓奮自孤身”。自胡銓之后,廬陵胡氏成為名門,周必大稱“秋榜殆無虛榜,它姓莫敢與爭”。

            胡銓仕途,滿打滿算四十年,其中二十三年是在貶謫中度過的。

            他歷仕高宗、孝宗兩朝,譽望所歸,靠一個“諫”字。

            建炎二年(1128),靖康之難次年,趙構稱帝,暫駐揚州,殿試策問,胡銓二十二歲,上萬言長篇對答。

            趙構“見而異之,將冠之多士”,擬選胡銓為狀元。主和派考官嫌胡銓說話太直,最后排在了第五名。

            秦太師成就了胡邦衡

            紹興七年(1137),因“太陽有異,氛氣四合”,朝廷詔令舉薦直言敢諫之人。胡銓得以進入朝廷中樞,任職樞密院編修,僅正八品。

            第二年,秦檜、孫近等主和派慫恿宋高宗與金議和,“金使以詔諭江南為名,中外洶洶”。

            胡銓上疏死諫,求斬秦檜,“直聲振天壤”(宋岳珂語)。胡銓疏中稱:

            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后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邪。

            《鶴林玉露》載,當時胡銓猶豫不決,寫完奏疏遲疑未上,給親厚之人過目后,其稿寸裂,讓胡銓更加顧慮。書吏楊某直言相告:你寫的內容已經外傳,上也得罪人,不上也得罪人?!皶隙米铮淙ス馊A;不上而得罪,其去曖昧。且其禍恐甚于不上也?!?/p>

            胡銓大悟,立即重新繕寫投進,并連夜給母親妻子安排旅店,囑托親朋代為照顧。

            上疏后僅四日,胡銓被流放廣西。

            二十三年間他輾轉數地,最遠至海南三亞。

            胡銓貶謫海南之時,效仿唐時韓愈在潮州辦學之舉,在當地致力重修學宮、授課講學。海南出身的第二個解元陳漢臣,就是胡銓得意門生。

            因為辦學,當地黎族酋長與胡銓相交甚密,讓其子追隨胡銓求學。

            秦檜死后七年,胡銓才得以復用。宋孝宗乾道年間,金使來訪,曾尋問胡銓現況。張浚感慨道:“秦太師專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p>

            周必大爆了不少料

            胡銓復出,深受孝宗賞識并器用,把胡銓比為“漢之汲黯,唐之魏征”。宋孝宗曾言“朕與卿老君臣,一家人也”,即便嗓子不舒服,還親為胡銓唱了一首《喜遷鶯》。

            胡銓以直諫成名,朝野有人譏諷他是在“賣直”。唐德宗曾猜忌姜公輔為賣直史臣,胡銓以此為例,上疏告誡孝宗,“言而不從,是陛下負臣”。

            胡銓交游廣闊,雖執主戰派大旗,但有容人的雅量。周必大受胡銓政敵、當朝宰相湯思退提攜,政治上和主和派保持同調,胡銓仍和周必大詩文酬唱不絕,成為忘年之交。

            再據《鶴林玉露》載,當年胡銓謫居嶺南,士大夫或輕慢以待,或避之不及。惟有一個叫方滋的人,本是秦檜一黨,卻對胡銓禮遇有加。秦檜死后,方滋入京謀差,遭到冷遇。胡銓得知后,率一眾同僚前去拜訪,方滋由此得以晉升。

            1171年,宋孝宗再三封賞,胡銓仍決定致仕還鄉,含飴弄孫之外,以注述《春秋》為樂。78歲時過世,臨終口授遺表:“混胡越為一家,壯基圖于萬世”,一句足證其胸懷。

            胡銓有妻劉氏,貶謫期間伴隨左右,胡銓回憶時說“同患難十有五年,垢衣糲食如一日”。

            兩宋時期,士人宴飲,賞玩聲色,胡銓亦好此道。在周必大詩中,記下不少胡銓買婢置妾的私生活,恭維其“風流富貴誰能并,未害先生道德淳”。胡銓晚年曾先后買入侍婢,名為官柳、野梅。他推崇蘇詩,兩婢之名取自蘇軾“野梅官柳漸欹斜”一句。周必大作詩相酬:“歸來久侍茵憑舊,至后初逢梅柳新?!?/p>

            黎倩之名,顧名思義,或是一位長著酒窩的黎家女子,未必有其人。

            朱熹“自警”沒作用

            周作人討論過胡銓的“梨渦”一案。他專門去找四部叢刊本《朱文公文集》,抄下朱熹之詩。他認為據《鶴林玉露》所載,胡銓可能和朱熹有怨,因為胡銓與宋孝宗論詩,舉薦“當世十大詩人”,朱熹名列其中。朱熹并不以詩為榮,聽到后大為不悅,發誓不復作詩。

            周作人表示:“我所覺得奇怪者,只在胡澹庵因請斬秦檜而被貶十年之后,在席間留戀一歌妓的笑靨,便被狗血噴頭的痛罵,而罵的詩又傳為美談?!?/p>

            胡銓和朱熹并無大怨,朱熹更是高度稱贊“澹庵奏疏為中興第一,可與日月爭光矣”。

            明清之際,“梨渦”公案引發不少“好德如好色”的道德討論。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為胡銓辯護:“古之忠臣、孝子,皆情為之也。胡忠簡公劾秦檜,流竄海南,臨歸時,戀戀于黎倩。此與蘇子卿娶胡婦相類。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鬃铀^‘觀過知仁’,正此類也?!?/p>

            清代李漁論女子之美,首推一個“態”字:“今之女子,每有狀貌姿容一無可取,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從者,皆態之一字之為祟也?!薄都t樓夢》中的林黛玉,“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曹雪芹一反常態,林黛玉的酒窩,笑態反自成“愁”態。

            女性之美,常以草木為喻,柳腰、杏眼、櫻桃口、桃花面都是用濫俗詞,即便是李漁之說,也脫不開對女性柔弱之病態審美。

            話說回來,三十年后,朱熹“自警”成讖,受人彈劾,罪狀竟包括了“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未幾,郁郁而終,朱學也被疑為“假道學”。

            胡銓“戀于梨渦”只是野史懸案,又何必在女子的酒窩上大做道德文章?(責任編輯:沈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