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常隨日月新——黃志堅捐贈美術文獻展”在深開展_天天消息
(相關資料圖)
南都訊記者謝湘南 7月1日,“筆墨常隨日月新——黃志堅捐贈美術文獻展”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是“廣東省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項目之一,由廣東美術館和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聯合舉辦,何香凝美術館館長蔡顯良擔任展覽學術指導,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擔任展覽總監,廣東美術館胡宇清為展覽策展人。本次展覽是廣東美術館美術文獻研究中心基于館藏文獻的梳理、研究工作積累,對于館藏資源活化利用的一次實踐探索,精選上百份珍貴文獻資料并首次帶到深圳展示,這些展品包括黃志堅先生的繪畫作品、畫稿、手稿、筆記、畫片、剪報、民國出版物等藏書和視頻等。 20多年前廣東美術館剛成立,黃志堅家屬將黃志堅生前的畫稿、手稿、筆記、日記、照片等美術文獻捐贈給廣東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成立了黃志堅中國近現代美術文庫,這批圖書和史料中有關嶺南畫派歷史的文獻為學者的研究提供彌足珍貴的素材。
黃志堅(1919-1994),是20世紀末廣東嶺南畫派花鳥畫變革的重要藝術家之一。他畢業于香港嶺南大學社會學系,曾任廣州畫院副院長、廣州中國畫會會長等職。黃志堅自幼熱愛丹青,天資聰穎,18歲以兩件花鳥作品入選1937年教育部主辦的全國第二次美展。從少年時代開始,他師從傅菩禪、馮潤芝、張谷雛、高劍父、葉恭綽、趙少昂、黃少強、何漆園等名家學詩習畫,其中以嶺南畫派的黃少強對他的藝術和人生道路影響最深刻。
黃志堅在與嶺南畫派大師的交往之中成長起來。他對嶺南畫派核心精神的心領神會,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由此生發的使命感促使他關注嶺南畫派的歷史和理論建設。他耗費畢生心血搜集嶺南畫派大師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梳理嶺南畫派歷史,總結嶺南畫派的貢獻,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撰寫了系列研究文章,其中《嶺南人物畫家黃少強和他的“民間畫”》《陳樹人先生的人品和畫品》《高山仰止——紀念高奇峰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等文,追憶和緬懷嶺南畫派大師黃少強、陳樹人和高奇峰等人的藝術和教育活動;《嶺南畫派初探》《嶺南畫派的再認識》《嶺南畫派的時代背景及其歷史貢獻》等文,研究嶺南畫派名稱的由來,總結嶺南畫派藝術創作的重要特征,提出“革新是嶺南畫派的靈魂”等觀點,啟發嶺南畫派其他學者的研究工作。
這是一個關于閱讀和觀看的展覽,分成“一頁圖書一寸肝”和“龍虬自有姿”兩個部分。展覽第一部分展現黃志堅花鳥畫創作的造詣。70年代末他回歸花鳥畫創作,他筆下的木棉、松、梅、鳳凰木等樹木,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時代氣息,在80年代廣東畫壇引起巨大反響。李偉銘教授高度評價他的花鳥作品:“黃志堅在籠罩著嶺南花鳥畫壇的甜熟而又矯揉造作的脂粉氣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壯闊雄偉的陽剛之氣”。展覽中《龍虬》《紅梅》《長松頌》《萬松圖》《懸崖白梅》等館藏作品,是黃志堅代表作品的其中一部分,體現他藝術創作的高度。
展覽第二部分根據黃志堅研究對象的脈絡線索,通過展示他的手稿原件、搜集和整理的一手美術文獻,結合嶺南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黃少強等的作品,呈現一位和嶺南畫派有極深學術淵源的藝術家從不一樣的角度出發去認識嶺南畫派,向觀眾呈現黃志堅作為學者的獨特氣質。
黃志堅跨越美術、歷史、文學、哲學等不同領域的閱讀興趣、常年堅持讀書寫作的積累,以及豐富的藏書使得他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去構建嶺南畫派歷史觀。此次展覽希望通過展示黃志堅先生代表性的一手美術文獻資料,追尋其橫跨閱讀寫作、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一體的工作方式和研究脈絡,展現他同時兼具藝術家和學者身份的獨特氣質和人格魅力。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10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
- 01 “園在城中、人在園中”生態修復讓昔日荒山變身“天然氧吧” 每日頭條
- 02 當前資訊!cf體驗服cf點發放規則(cf體驗服cf點發放規則是什么)
- 03 朗朗乾坤:真善美丑惡_對于朗朗乾坤:真善美丑惡簡單介紹-環球動態
- 04 環球看點!各地各高校聚焦畢業生實際困難,做“有溫度”的就業指導服務
- 05 長江大學貼吧租房_長江大學貼吧_熱點在線
- 06 新消息丨胡海泉名下私募被警示,他發文回應:清者自清,作出四點聲明
- 07 江西落地執行第八批國家集采藥品中選結果
- 08 焦點短訊!6個月28項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的“2023年中成績單”
- 09 天天消息!豪華改裝、“連槍”加油……“車輪腐敗”新問題需警惕
- 010 為期62天!2023年暑運正式開啟 每日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