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科技創新大學生,也是綠水青山守護人
今天塑料已經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大難題,保護環境,解決塑料污染刻不容緩。最近,來自沈陽化工大學在校學生王少軍帶領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可降解聚酯催化劑,實現了可降解塑料的廣泛應用,減少傳統塑料對環境的影響,用科技保衛綠水青山。
可降解塑料催化劑升級迫在眉睫
誕生150余年來,塑料的發明為人們帶來便利,但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治理塑料污染,關乎民族未來。
而當前,在塑料污染治理中,可降解塑料成為關鍵。我國《“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積極穩妥推廣可降解塑料,健全標準體系,提升檢驗檢測能力,規范應用和處置。
在可降解塑料的合成過程中,催化劑是一個關鍵角色,然而傳統催化劑卻有三大痛點,掣肘了可降解塑料的發展。
催化劑能夠促進反應速率,提高產物選擇性,還能夠調控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和性能。但是傳統催化劑,一是催化活性低,使得反應時間長,生產效率低;二是無特殊孔道,難以抑制副反應發生,影響產品質量和性能;三是回收率低,造成了催化劑的損失與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聆聽時代召喚,助力塑料工業綠色轉型
白色污染治理刻不容緩,而可降解塑料作為塑料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卻被催化劑絆住了腳。
時間回到2021年,當時就讀于沈陽化工大學的王少軍在了解塑料污染問題后,決定投身于解決這一環境問題的研究,于是,他找到了對環境保護充滿熱情的同學,構建一個匯集了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隊伍。
團隊成員
從2021至2023年,整整2年,經過數百次實驗失敗,他們最終確認了MOF的多孔結構和高表面積特性為其在催化反應中提供了更多的反應位點,并將這一研究成果作為創新點。
團隊成員做實驗
在此基礎上,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及高回收性的鋅茂金屬催化劑。“鋅茂”金屬催化劑是一款專為催化可降解聚酯生產的催化劑。
保衛綠水青山,守護大好河山
這一項發明背后,更是核心技術的突破。
團隊獲得相關專利發明12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件,公式發明專利3件,實審發明專利8件,相關論文被收錄2篇。
在科研成果的支撐下,全新“鋅茂”金屬催化劑相較于傳統催化劑,活性提高5倍以上;選擇性較同行業相比提高8%,實現孔道2~50nm的精準調控;回收率較原有回收體系可使產品回收達到90%以上。
經過多次中試結果表明,這項創新突破將為可降解塑料領域帶來重要的技術進步。產品已經經過遼寧東盛的中試并且已獲得相關產品的檢驗報告。
就連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曾經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院長許光文院士也評價:“鋅茂金屬催化劑背后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工業化前景”。
可以說,與國內外現有的行業產品進行對比,鋅茂金屬催化劑在轉化率、選擇性上均高于其他催化劑6~8%,且穩定性更強。
鋅茂金屬催化劑與其他產品對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面向環境治理難題,王少軍及其團隊作為新一代科研人,勇于創新,敢于實踐,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守護祖國大好河山,也讓人看到了環境保護的科研新生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