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環球看熱訊:狐大醫 | 晚餐怎么吃能兼顧血糖和睡眠?中國農大教授范志紅支招

            2023-02-01 09:45:44來源:搜狐健康

            來源 |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

            作者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范志紅博士


            (資料圖)

            編輯 | 施桂娟

            晚餐要不要吃、什么時候吃、吃多少,已經成為這些年來很多人的心頭糾結。雖然很想早點吃晚餐,但因為下班后加班晚走,因為通勤距離遠,因為堵車,因為下班后要運動,因為回家之后還要做菜做飯......總之,因為很多原因,無法早吃晚飯。

            很多人都聽說,晚餐吃得晚容易發胖!晚餐吃碳水化合物不利于控制血糖!這些說法的確有很多研究支持。

            一些短期實驗發現,即便是吃低血糖指數(GI)的食物,如果推遲到晚上 10 點再吃,和 6 點吃相比,血糖反應都會顯著上升。

            要知道,按照國際規范和我國的國標,測定食物血糖指數的時候,都是要空腹一夜,在早晨進行測定的。早餐時測出來的食物 GI 值,如果放到午餐和晚餐來測,數據很可能會發生變化。

            同樣是提供營養素攝入平衡、熱量合理的餐食,同樣是沒有血糖控制障礙的健康年輕人,但如果延遲兩個小時吃晚餐,比如從 6 點推遲到 8 點,都會導致餐后血糖水平顯著增加。

            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晚餐吃飯時間太晚,或者進食的重心集中在一天的后半段(中午之前吃得少,下午和晚上吃得多),的確與肥胖風險上升相關聯。

            如果不吃晚飯呢?對于絕大多數上班族人來說,累了一下午,晚上真的很餓啊。

            還有很多人發現,如果晚餐吃得早,或者主食吃得太少,晚間睡眠可能受影響,餓了睡不著,或者雖然沒有低血糖,但入睡時間比較長。

            晚餐碳水化合物太少時,睡眠質量容易下降——到底為什么是這樣呢?

            此前很多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攝入碳水化合物促進大腦中產生讓人平靜的血清素,也可能是因為血糖上升促進褪黑素產生。不過,這些聯系還需要更有力的人體實驗證據。

            西班牙學者 2022 年發表在 Diabetes Care 雜志上的,一項多達845人參加的交叉隨機對照實驗,給出了相關的數據解釋。

            研究中讓受試者先空腹 8 小時,再喝含 75 克葡萄糖的糖水,測定他們餐后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變化,并測試其一共喝兩次。一次是在睡前 4 小時喝,一次是在睡前 1 小時喝,模擬「早吃晚餐」和「深夜吃晚餐」的兩種情況。

            結果,和睡前 4 小時喝糖水相比,睡前 1 小時喝糖水的血糖反應曲線下面積增加了 8.3%,胰島素反應曲線下面積增加了 6.7%。同時,褪黑素水平提高了 3.5 倍之多!

            因為遺傳基因差異,各人的褪黑素受體表達量不一樣。研究者發現,褪黑素受體表達能力越強的遺傳類型,晚吃晚餐之后的血糖反應就越差[5]。

            這提示人們,褪黑素和胰島素、血糖之間確實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由于遺傳差異,有一部分人對晚上進食碳水化合物的時間可能會格外敏感。

            晚餐吃得晚,距離睡眠時間比較近,這時候本來就該是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時候,吃碳水化合物后褪黑素分泌增加,可能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從而使餐后血糖反應上升。

            但是,至少對于部分人來說,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褪黑素可能分泌不足,會使入睡更加困難。

            所以,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而是需要權衡利弊。

            對于需要控血糖的人來說,早吃晚餐,然后早點睡覺,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那些胰島素分泌正常、血糖反應正常不需要減肥,因為工作生活原因不可能在九點鐘睡覺的人來說,沒有必要在晚餐時省略碳水化合物,也沒有必要刻意追求在五六點鐘吃晚飯。

            如果 5 點吃完晚餐,11 點才睡覺,已經間隔了 6 個小時,睡前很容易有饑餓感。相比而言,5 點的時候吃點水果、喝點牛奶豆漿墊一下,然后 7 點吃晚餐,可能更為合理。

            畢竟,對睡眠質量不那么好的人來說,保證睡眠更為重要。長期睡眠不佳,血糖也很難控制在理想水平上。匯總分析證實,和沒有失眠問題的人相比,失眠者出現高血壓、高血糖、和肥胖問題的風險都會顯著上升。

            但是,晚餐的時間是一個問題,吃什么是另一個問題。吃碳水化合物能促進睡眠,吃很多脂肪和蛋白質,食物油膩,令消化系統負擔過重,就會反過來有害睡眠質量了。民間說“胃不和則寢不安”,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在這項西班牙研究當中,只給受試者喝了葡萄糖水。它不含有脂肪和蛋白質,也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沒有胃腸消化負擔的問題。

            尤其需要囑咐的是,晚上不要喝很多酒。喝酒不僅會加重肝臟負擔,還降低睡眠質量,造成深睡眠減少、夜醒次數增加。

            所以,也千萬不要因為想睡個好覺,就放心在晚上大吃大喝,給胃腸和肝膽帶來沉重負擔。

            那么,如果既想晚上吃得早點控血糖,又怕晚上睡不著,怎么辦?

            解決方案是:晚上睡前一小時再加點餐,比如一小碗蓮子百合小米粥之類傳統夜宵。這時最好只吃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不給胃腸增加負擔。總量也要少,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但又能避免夜間低血糖,并促進褪黑素分泌。

            當然,如果能早點睡覺,那是再好不過啦。即便需要加班,也可以用早睡早起的方式來解決。只要睡眠質量能上去,早上剛起來的時候精力充沛腦子好,網速也更快,工作效率可能會更高。

            標簽: 碳水化合物 顯著上升 曲線下面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