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 正文

            今日要聞!最傲嬌的五個城市,都低頭了!

            2023-03-16 07:09:51來源:博聞財經

            韜略哥

            中國城市競爭格局,正在發生微妙的新變化。

            人口落戶門檻最傲嬌的五個城市,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和杭州,都慢慢開始低頭了。


            (資料圖片)

            01

            先看杭州。

            3月13日,杭州放大招,擬進一步放開學歷落戶,大專學歷可先落戶后就業,可以用“重磅”形容這次調整。

            2021年,杭州才取消了大專落戶政策,僅僅過了兩年,就又降低了落戶門檻、恢復了大專可落戶政策。

            此外,杭州還要放開技能人才落戶,放開投靠落戶,放開縣域落戶政策,三個縣落戶0門檻。

            這樣的政策導向,已不是搶人那么簡單。

            再看香港。

            3月6日,“內地9大名校畢業后直接落戶香港”的新聞沖上熱搜。

            清北+華五(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科大+中山大學的九校畢業生,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最快4周就可獲得香港身份,獲批者在6個月內就可以入港工作或創業。

            香港特區政府還放寬了三種主流獲取香港身份的方式:

            香港優才計劃,1月1日,正式取消了配額限制,為期2年;

            香港高才通計劃,從2022年12月28日起,正式接受世界各地人才申請;

            香港專才計劃,無配額限制,亦不限行業。

            深圳。

            2月8日,《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發布,已經暫停了近3年的積分入戶在深圳重啟了。

            2021年5月,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擬取消目前35歲以內全日制大專畢業生直接入戶的政策。

            但該規定迄今為止仍未最后“落槌”,加上積分入戶重啟,深圳對人口的高冷姿態事實上已經發生了轉變。

            至于京滬,二者從2015年前后開始“做減法”,控制人口。

            作為人口超2000多萬的城市,北京和上海每年都新增大量的退休人口,如果放棄吸虹功能,沒有足夠的增量人口和人才補充進來的話,城市很快就會衰老。

            北京實施縮量發展后,財政壓力馬上顯現,一度出現了人大代表建議“中央財政支持”的局面。

            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2415.27萬,比2014年末減少了10.41萬人,這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上海的常住人口總數首次出現減少。

            2019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更是減少了14.77萬人,這是近20年首次。

            因此,最近兩三年來,京滬也加大搶人才的力度,其方向都是“掐尖”,偏愛高學歷的人才。

            2021年,北京曾放寬了人才引進的年齡上限和對象范圍,并明確清北等7所高校本科及以上、“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不占用落戶指標。

            從2019年開始,上海逐步降低了落戶門檻。

            第一個突破口是,允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直接落戶上海;2020年,又把這個政策推廣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

            2022年6月,上海出臺了囊括所有在滬雙一流高校(15所)和全國“建設世界一流高校”的政策。

            上海還把五大新城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定位為綜合性節點城市,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層,大幅調升了五大新城人口規劃的規模上限。

            02

            事實上,任何一個中心城市,都是靠吐故納新來維持超強競爭地位的,必須面向全國、或者周邊數省“抽血”。

            如果一個城市拒絕“抽血”,一定會被時代拋棄。

            最典型的案例是香港。

            作為一個超級都市,每年僅需要正常更替的人才,就非常龐大。如果不能每年引入20到30萬高級人才,競爭力將很快下降。

            香港近年來面向內地有限的“單程證”(其實就是移民)名額,大半給了中下階層在內地的配偶和子女,吸納內地精英的數量非常有限。

            2020至2022年,香港人口連續三年負增長,累計流失人口18.73萬人。

            這導致香港的經濟總量和創新能力迅速落后于深圳,深圳在過去10年,就幾乎新增了一個香港的總人口。

            再看杭州。

            2019年末,杭州的常住人口總量超過1000萬人,達到1036萬人,正式成為一座常住人口千萬級別的特大城市。

            從流入杭州人口的絕對數看,2015年到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分別是12.6萬、17萬、28萬、33.8萬、55.4萬、157.6萬、23.9、17.2萬,已明顯進入了回落區間,且回落幅度還不小。

            2020年杭州的戶籍人口才突破800萬,2020年,杭州的城區人口874萬,規模較小。

            杭州瞄準一線城市向超大城市發展跨越,城區人口必須增加至1000萬以上,相應的戶籍人口至少要增加150萬以上。

            因此,杭州優先在城鎮化率較低的三個縣市(桐廬、建德、淳安)實行0門檻落戶,先讓戶籍人口漲起來再說。

            北上深三城2022年的人口數據尚未出爐,先看過往數據。

            2010-2020這十年,深圳是人口增長最好的城市,增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

            十年間,深圳常住人口新增713.65萬,增幅68.47%;

            杭州新增323.56萬,增幅37.19%;

            北京新增228.07萬,增幅11.63%;

            上海新增185.17萬,增幅8.04%。

            但2021年這一年,除了杭州(增加了23.9萬),北上深的人口增長情況均不樂觀。

            北京常住人口數量減少0.4萬,上海常住人口僅增長1.07萬,2021年深圳常住人口只增長了4.78萬人。

            可以想見,前兩年京滬若沒有采取搶人才措施,其人口增量估計會更少。

            所以,2023年,各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搶人才,爭奪人口,就不足為奇了。

            03

            新一輪人才大戰,人口大戰已經打響。

            一座城市要想繼續成長,首先需要吸虹優質人才。

            這里的人才,不單指塔尖人才,還需要塔腰和塔基人才,這樣才符合長遠之計。

            其次還需要資金、技術和產能,對城市進行澆灌更新。

            可以看到,優質資源、增量人口、增量資金將加速向“頭部”城市及都市圈集中。

            馬太效應加劇,對不動產的分化作用也將加劇。

            總的來講,有持續人口流入的、高級別城市的優質不動產,是長線抗通脹的最佳工具。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