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些社區將進行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9日訊 記者從16日召開的全市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2023年,武漢又有10個社區申報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更好地服務老年人。
為破解大城養老難題,近3年來,武漢市以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體系為依托,試點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打造健康管理、安全監控、應急呼叫、精神慰藉、移動助行、生活照料、文娛活動等八大應用場景、有效降低服務成本、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健康管理、安全監控和應急呼叫場景應用最廣
(資料圖片)
2022年,武昌區四美塘社區等10個社區和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等5個機構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試點。
16日,記者在位于四美塘社區的楊園街智慧養老信息中心看到,智能健康監測設備、5G遠程醫療系統、智能出入管理系統等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被應用于日常管理和服務中,“互聯網+居家養老”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立了社區老年人基礎信息庫,通過系統進行咨詢、預約、需求應答,目前可與各養老智能產品及網絡設備數據接口,對接至區級平臺。
負責人邵詩聰介紹,通過“居家上門照顧”和“互聯網+康養”,搭建起智慧智能居家社區養老模型。
居民胡望明是受益者之一。胡望明患有高血壓,家人因工作無法保證24小時照料,社區為其免費配備定位手表、陪護機器人、智能床墊等,各項實時指標由社區平臺反饋到武昌區為老服務平臺,當平臺發現其身體指標出現異常,就會發出預警。
當老人按下求救信號后,后臺綁定的電話號碼會逐級響應,平臺24小時服務,可以確保求救信號最終有人響應,實現監測響應一體化,讓老人最快速度得到救治。這也正是試點社區的應急呼叫場景。
記者了解到,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試點社區可提供的八種場景中,健康管理場景、安全監控場景和應急呼叫場景應用最廣。
武漢養老“電子地圖”提供數據支撐
今年,10個社區將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分別是:永清街仁義社區、勞動街惠中社區、花樓水塔街前進社區、北湖街橫堤社區、六角亭街榮東社區、琴斷口街百靈社區、中華路街戶部巷社區、水果湖街北環路社區、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區、獅子山街玫瑰灣社區。
“搭建智能社區讓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更加智能化,也提升了管理服務效能”,去年參與創建的漢陽區徐灣社區,打造了中心輻射式養老場所、老年大學分校、幸福食堂等,又通過安裝安全監控、康復護理等設備,打造“五分鐘急救圈”。今年,該社區將在小區內安裝電子圍欄、主要出入口安裝AI攝像頭、投放智能音樂座椅等,構建公共區域的智能場景。
武漢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負責人介紹,武漢已搭建起市區聯動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提高數據自動獲取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形成全市統一的“養老云”數據。此外,開發“武漢養老APP”,已將全市老年人、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服務商等資源入網建庫,打造武漢養老“電子地圖”。
同時,通過數據分析,調整改良智能產品功能,滿足老年人對更高品質適老化產品服務的需求。
據了解,2022年,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的試點社區共完成各類養老服務70.65萬人次,其中,超過10萬人次的分別為武昌區四美塘社區、東湖高新區九龍湖社區。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將繼續深化智慧養老服務、發展路徑融合等方面進行探索,促進人工智能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努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更有新意更有溫度的養老服務。
(長江日報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戴良軍 張曼舒)
【編輯:丁翾】
標簽:
- 01 今日熱文:前4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2.9% 國內增值稅表現亮眼
- 02 找月嫂、保姆……昌平首家社區家政服務站投入運營 即時焦點
- 03 福建福州往返臺灣地區航線5月22日起正式復航_全球今熱點
- 04 外交部:G7對發展中國家口惠而實不至 并非新鮮事
- 05 金橋信息漲9.99% 三個交易日機構凈買入5476萬元
- 06 快播:數說中亞丨土庫曼斯坦:對華貿易不斷增速
- 07 “校中廠”“訂單班”全面開花 技能人才就業質量提升|天天視點
- 08 新疆尉犁縣民眾播種忙 逾160萬畝羅布麻扮靚塔克拉瑪干沙漠
- 09 天天熱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俗語_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 010 車訊視點:汽車行業輿論環境亟需凈化|環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