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峰:“訊飛的代碼部分能力已超越ChatGPT” 大模型下一個戰場在哪里?
“訊飛星火大模型的代碼生成和補齊能力已經超過了ChatGPT,其他各項能力正在快速追趕。當前代碼能力的邏輯、算法、方法體系、數據準備已就緒,所需要的就是時間和算力。”在2023年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上,科大訊飛創始人、董事長劉慶峰發表演講時如此表示。
據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星火5月6日發布以來,100天間開發者數量同比增長282%,開發者行業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是“企業服務”,說明大模型真正開始賦能到剛需應用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研發的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在2022年11月30日橫空出世以來,國內科技公司在大模型這條賽道上的追趕就一刻未歇。只看這8月以來的新聞,就有騰訊、百度、快手、釘釘等科技巨頭發布大模型方面的相關進展。如今,劉慶峰更用“代碼能力已經超越ChatGPT”這一表述給了人們一個小小的震撼。當代碼已經不再是障礙之后,接下來的發力點會在哪里?
《華夏時報》記者研究各家科技企業近期在大模型方向上的舉措后發現,對于應用場景的聚焦似乎是各家更加重視的方向。
代碼和算力或已不再是障礙
代碼能力或許已經不再是國產大模型追趕ChatGPT的障礙。
據劉慶峰介紹,前不久訊飛星火V2.0正式發布。訊飛星火2.0對代碼能力進行了代碼生成、代碼補齊、代碼糾錯、代碼解釋、單元測試生成5個維度的升級。根據Open AI構建的代碼能力公開測試集HumanEval,星火V1.5 Python語言的效果只有41分,V2.0已經到了61分,接近ChatGPT。
“訊飛星火大模型的代碼生成和補齊能力已經超過了ChatGPT,其他各項能力正在快速追趕。當前代碼能力的邏輯、算法、方法體系、數據準備已就緒,所需要的就是時間和算力。”劉慶峰稱,訊飛定了一個目標,到今年10月24日,星火認知大模型將對標ChatGPT,實現中文超越、英文相當,明年上半年將對標GPT4。
根據劉慶峰的表述,算力或許也已經不再是問題。“大家知道,去年10月美國對中國極限施壓,其中A100中國是不能買的,在今年的815,我們跟華為聯合發布了訊飛星火一體機,能夠在國產平臺上自己做訓練做推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特別高興地告訴大家,華為的GPU能力現在已經跟英偉達一樣,任正非高度重視,華為的三位董事到科大訊飛專班工作,現在已經把它做到了能對標英偉達的A100。”劉慶峰說。
應用場景或是下一個戰場
當代碼和算力不再是障礙,大模型的下一個戰場在哪里?從科大訊飛和其他科技企業近期的動向來看,接下來或許是應用場景的競爭。
8月15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2.0升級發布會上,科大訊飛在發布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升級的同時,也發布并升級了搭載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2.0能力的多項應用和產品。例如,面向各學段學生、商務人士等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的口語陪練老師,科大訊飛發布了訊飛語伴2.0,除了能夠進行主題對話、虛擬人對話,重點推出兩大核心能力——口語模考和情景交流,可用AI實現真人式陪練。又比如開始內測的“AI創作助手”,可在辦公、學習、生活、社交等多個領域為用戶提供場景化文案服務。
上述科大訊飛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星火5月6日發布以來,100天間開發者數量同比增長282%,開發者行業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是“企業服務”,說明大模型真正開始賦能到剛需應用中。據悉,在訊飛星火中目前已有4109個助手開發者團隊開發出7862款星火助手,“我們希望通過通用人工智能極大降低社會的創新創業門檻。”該人士說。此外,訊飛星火營則將與高校聯合培養通用人工智能領軍人才,與開發者共建技術交流平臺。
“大模型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大模型會重新定義營銷和客服;大模型會催生AI原生應用。”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2023中關村論壇發表題為《大模型改變世界》演講時表示,新的國際競爭戰略關鍵點,不是一個國家有多少個大模型,而是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應用,這些應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產效率。今年10月17日,“Baidu World 2023”將發布多款解決方案及全新“AI原生應用”,并分享百度如何通過AI原生思維及大模型技術,重構百度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業務,打造全新應用、賦能產業及生態。
8月22日召開的2023年釘釘生態大會上,釘釘總裁葉軍公布了釘釘智能化的最新進展:已有17條產品線、55個場景全面接入大模型;釘釘還同時宣布向生態伙伴和客戶開放智能化底座AI PaaS。
大會現場,葉軍實景演示了基于AI PaaS和生態伙伴共創的新產品“數字員工”,以及會議、點餐、教育等多種場景、行業的AI解決方案。“數字員工可以看成具備AI能力的工作助手。”在現場葉軍用“智能小助手”加好友,它可以幫助寫招聘、發布簡歷,實時生成會議記錄,“它會不斷學習能夠成長,跟人一樣”。釘釘還嘗試著給出了行業內首個大模型落地應用場景的商業化方案,在原有收費版釘釘的基礎上配置大模型調用額度,根據測算,調用一次大模型不到5分錢。
8月25日,奇安信集團在京發布了Q-GPT(奇安信大模型)安全機器人和大模型衛士。據悉,Q-GPT安全機器人是基于奇安信大模型的“虛擬安全專家”,可以全天候工作,集安全風險發現、大模型訪問控制、數據泄露管控、違法違規行為溯源、大模型應用分析等為一體,幫助企業更安全地向大模型要生產力。會上,京東方集團和吉利汽車集團等客戶現場簽約,成為國內首批Q-GPT安全機器人和安全大模型用戶。
“在商業化之前,人們通常更關注大模型的訓練成本,但卻忽略了真正的商業化和規模化之后,最大的成本來自推理。最后的商業化一定是效果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的平衡點。一方面,模型的聰明程度要不斷地滿足日益提升的需求,解決行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考慮客戶的實際付費能力。長期來看,大模型是基礎設施,商業的生態繁榮主要還是要看應用和插件的井噴。只有大家都基于大模型做開發,把大模型的應用都用起來,才是真正的商業化落地。”百度集團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余歡對本報記者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