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天天新要聞】再好的心理測驗也要使用得當

            2022-08-13 05:36:52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

            【把?脈】

            作者:駱 方(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副部長、教授)

            人們在生活中會自發(fā)產生大量的心理測評活動,目的是對自己與他人的心理特質進行判斷,比如衡量自己能否勝任某項工作,推測某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反思自己在個性上的優(yōu)缺點等等。實踐出真知,歷史上不乏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或者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高水平心理測評實踐家。再比如,在文學影視作品中能夠將人物刻畫得立體飽滿,依賴于創(chuàng)作者對主人翁心理活動及其外在表現(xiàn)的準確把握,這都需要充分的心理測評過程。老子曰:“知人者智”。然而,這些智者的個人經(jīng)驗卻往往是不可遷移的,大多數(shù)人都缺乏慧眼識人的能力。

            莊子云:“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目前人們對心理世界的認知水平遠低于對自然世界的了解,我們經(jīng)常會懷疑自己的判斷,也容易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因此迫切希望能有一個類似“X光機”的機器,既能識別自己在人群中的獨特性,也能照清別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心理測驗具有識人辯人的性質,使用心理測驗可以使我們普通人也能夠具備智者的慧眼,也有機會辨析復雜的內心。人們對心理測驗充滿了期待和好奇,尤其是當測驗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一致的時候,更容易心悅誠服地口耳相傳。比如時下最熱門的MBTI測試,曾4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很多人覺得經(jīng)由這4個英文字母組成的測評結果,使得自己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認識更加準確可靠了。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測驗都是合格的,值得信任的。就像工廠為了制造出合格產品都會有一系列標準化操作流程來確保其質量一樣,開發(fā)一個合格的心理測驗也會經(jīng)歷一個嚴格的質控過程。一是標準化的開發(fā)流程:從準備階段、編制階段到完善階段,都要經(jīng)過充分的材料收集、論證、預測試和結果分析,反復修改來降低測量誤差。二是合理的分數(shù)解釋體系:我們一般都是參照身邊的群體來定位自己的水平,這往往會帶來自我判斷的偏差。比如,同一個人在高水平團體中比在低水平團體中,更傾向于沒有自信。心理學家稱這種現(xiàn)象為“大魚小池塘”效應。選取合適的參照群體是避免這種偏差的有效手段之一,合格的心理測驗會選取代表性樣本建立分數(shù)常模,將個體的測試分數(shù)轉化為在一般人群中的相對位置分數(shù),可以更客觀的解釋個體的心理水平。三是質量檢驗環(huán)節(jié):一個合格的心理測驗一定包含信度和效度檢驗過程。信度指的是測驗的可靠性,就像用同一把可靠的尺子去量同一個物體,每次的測驗結果間要具有一致性。效度指的是測驗的有效性,即這個測驗多大程度測得了要測得的特質。只有測驗的信度和效度滿足一定的測量學要求,才能作為一個合格可靠的測驗出爐使用。網(wǎng)上流行的大多數(shù)心理測驗并不具備這些性質,只能叫做測評游戲,娛樂性有余,科學性不足。

            目前心理測驗在心理咨詢、臨床診斷、智力評估、人才選拔、教育評價等各個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其中,心理咨詢是最被大家熟知的應用領域,在心理咨詢中,心理測驗能夠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模式和人格特點,例如,咨詢門診常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了解當事人的焦慮癥狀,輔助咨詢師對當事人進行更加準確的判斷。在臨床診斷中,心理測驗在各種缺陷障礙和精神疾病診斷方面也有重要應用,例如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是精神科常用的專業(yè)評定量表之一。在人才選拔方面,用人單位可以使用相應的心理測評工具,評價和預測求職者對應聘崗位的適宜程度,從而提高人才選拔的準確性和效率。在教育評價方面,老師可以使用一些心理測驗,如學習動機、興趣、能力測驗等,從而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

            心理測驗雖然有效可靠,但需要合理地使用,即使是最好的測驗,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對受測者產生傷害。想要心理測驗真正發(fā)揮作用,標準化的測試流程和對測驗結果進行準確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測試流程的標準化可以避免測試結果產生誤差。一般來說,測驗的施測者必須是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和具有基本理論知識的人員。他們需要在測驗選擇、測驗實施、結果解釋以及預測或決策等環(huán)節(jié)確保測驗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當普通民眾有疾病診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需求時,可以找專業(yè)的機構或從業(yè)人員來評估,但是并不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地進行心理測驗,就像不能隨意去醫(yī)院照X光機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增加自我反省和調節(jié)的能力,“每日三省吾身”,通過與外界環(huán)境的互動,養(yǎng)成自我觀察和反思的習慣,進行更加彈性、靈活的心理活動評估,以適應變化萬千的環(huán)境。

            與此同時,在對測驗結果進行理解和分析時,也要保持客觀慎重的態(tài)度。高質量的心理測驗是值得信賴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但是也要注意兩點,一是沒有一個心理測驗可以全面地涵蓋所有特質,高質量的測驗往往只聚焦于特定的心理特質。個體適應社會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心理特質協(xié)同作用,因此僅依據(jù)某個測驗的結果對人進行全面的推斷是不合理的。比如MBTI測驗的結果僅針對人們信息獲取、決策制定等方面的人格類型表現(xiàn),即使MBTI測驗結果相同,因其能力、環(huán)境等不同,其行事風格、問題解決等方面也會千差萬別。二是人并非一成不變,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測驗結果。并不能將測驗結果作為一錘定音的,預測未來的標簽,人的暗示作用很強,很可能會因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使標簽變?yōu)椤白晕覍崿F(xiàn)的預言”。事實上,人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此刻所展現(xiàn)的心理特點僅是下一步發(fā)展的底色,而人生的意義在于變化和成長。理性客觀地解讀測驗結果,將有助于心理測驗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3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