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點!【二十大代表風采】于吉紅:“做科技攻關的領頭雁”
【資料圖】
【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在科研中,黨員要做科技攻關的領頭雁,勇挑重擔,勇攀科技高峰!”作為國際無機合成、納米科學及固態化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一直堅定不移地踐行著科研人的初心和使命,深研科技前沿發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于吉紅?資料圖片
1985年,于吉紅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吉林大學化學系,1995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她躬身于教、矢志科研,勤勉執著、始終如一,在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定向設計合成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積極推動了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學這一基礎前沿科學領域的發展。
具有規則納米孔道的分子篩是化學工業中重要的催化材料、吸附分離材料和離子交換材料。“在傳統合成領域中,分子篩的生成過程一直被認為是‘黑匣子’,其定向合成極具挑戰性。”于吉紅說。20世紀90年代,分子篩研究正處于瓶頸低谷期,堅持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不多。但于吉紅一直堅守,因為她認為分子篩具有強大的工業應用前景,對國家科技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天道酬勤,胸懷祖國。在于吉紅的帶領下,團隊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在國際上創建了首個分子篩合成數據庫;在國際上較早提出以理論模擬、數據挖掘和高通量實驗相結合指導分子篩定向合成的策略;成功合成出多種新型分子篩拓撲類型,實現了我國在分子篩新拓撲結構類型創制方面零的突破。2016年,她們首次發現羥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水熱晶化機制,這一發現不僅使人們對沸石分子篩的生成機理有了新認識,而且為分子篩材料的高效、節能和綠色合成開辟了新路線;2021年,她帶領團隊研制出一種基于分子篩固態電解質的全新柔性固態鋰空氣電池,有力推動了我國在固態金屬空氣電池領域的進步,相關重要創新成果發表在《科學》《自然》等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盡管科研任務繁重,于吉紅依然堅守教學一線,建立前瞻性的本科生課程體系,將國際前沿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以科研反哺教學。在她的言傳身教和辛勤栽培下,已有70余名學生博士畢業,其中40余人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吉大化學學院青年教師李乙教授說,于吉紅心系祖國的愛國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始終引領他成長。日積月累的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的言傳身教,不經意間養成了學生們嚴謹的求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處世哲學。
繼黨的十九大代表之后,于吉紅又光榮地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她深感責任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將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以國家命運為己任,搶抓科技發展先機,推動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貢獻。”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30日?03版)
標簽: 二十大代表
- 01 如何筑牢交通安全防線保障人們出行安全 營運客車安全問題引起高度重視
- 02 德國零部件巨頭施耐德博士申請破產 多家中小型供應商倒下
- 03 重磅!二套房首付4成不限戶型面積!武漢房貸比例下降了
- 04 65.81億元!大連華銳重工上榜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
- 05 80余家品牌首店入駐沈城!沈陽“首城經濟”引領新消費潮流
- 06 投資100億元!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簽約落戶沈陽鐵西區
- 07 一O七中學開展“秋實九月 智繪地圖”智慧課堂活動
- 08 網易沈陽數字產業中心正式開園 推動沈陽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 09 大東區:“華為云”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
- 010 頭條:聚焦職場“銀發族”:超齡就業“一字之差” 背后權益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