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當前頭條:讓群眾在家門口有“醫”靠

            2022-11-02 05:50:02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料圖】

            【一線講述·青年感言】

            讓群眾在家門口有“醫”靠

            講述人:寧夏銀川市碧水藍天社區醫院醫生?韓登苗

            這些年,隨著大健康觀念深入人心,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成了件時髦事。我所在的社區就有兩萬人簽約家庭醫生,占常住人口的近一半。

            起初,“簽”起來容易,“約”起來難。以前我們社區衛生服務站一共十來個人,全科、專科醫生更少,常常是“精準服務有心無力、上門服務人手不夠、居民認可度滿意度不高”。去年,寧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和能力,試點建設社區醫院。我們也抓住機會,和銀川市中醫醫院結成醫聯體,共享優質醫療資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升級為社區醫院,醫生增加到60多人、床位增加到52張,新設了20多個臨床科室。專家團隊還常態化下沉社區醫院,讓居民們在社區就能享受大城市醫院的康復醫療,為家庭醫生履約提供了更大空間。

            硬件到位了、陣地擴大了,服務居民也得更主動了。我們干勁十足,白天黑夜連軸轉,為簽約居民建立“一人一檔”,為易被忽略的人群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再根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精準化“菜單式”服務。比如,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我們長期跟蹤、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對于行動不便的術后康復人群,我們上門幫其換藥;對孕婦、嬰幼兒,我們開展定期家訪護理……

            前不久,銀川市中醫醫院下派了高血壓、糖尿病醫療專家來社區醫院,成立慢病管理中心,為居民提供用藥及生活指導,這下子,我們心里更有底了。今年上半年,我們又簽了一個社區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委托協議書,服務居民增加到7萬多人。為了提高診療效率,我們嘗試接軌“云”服務,通過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這樣一來,居民有個感冒咳嗽、頭疼腦熱,再也不用擠破頭往大醫院跑。全科大夫首診、專科醫生解決疑難雜癥,在家門口就能做治療,費用比在大醫院少了一半,買藥最多能報銷60%。花一級醫療機構的錢,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群眾拍手稱好。

            下一步,我們還打算打造針灸理療、老年病等專科門診,不斷推動分級診療在基層落地,讓群眾在家門口有“醫”靠。工作越來越多,我卻甘之如飴。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我愿用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釋放出最大的光和熱。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王勝昔、張哲浩、王建宏、張文攀、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郭山寶、葉樹峰、錢友輝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2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